水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才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是他們在社會上生存和事業成功的最基本、最必要的素質。這些意識的建立,必須從童年、少年時代開始,能力、技能和素質的培養,只有經歷長期的鍛鍊,才會漸趨成熟、老練和完美。
在孩子的童年、少年時代,家長、教育者和全社會都應該把孩子樹立人生理想和職業發展指導提到議事日程上來。大人們,尤其是家長,應該科學、理性地引導孩子思考未來、樹立理想、練好本領、迎接挑戰。
有人認為, 家長把自己的願望寄託在孩子的身上,是不人性化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心態。但是他們也許沒有想到,讓孩子們對自己的人生不思考、不作為,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現實中難免屢屢落敗,是更不人性化的。孩子處於那樣低落的狀態,還怎麼能夠保持良好的心態?
很多人認為,孩子長大了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應該讓孩子自由發展。他們的理論根據常常是:我自己就是這樣成長起來的,不是也很好嗎?不是也讀了碩士、博士,也出人頭地,買房、買車了嗎?
長久以來,教育的無職業意識、無職業規劃對幾代人的影響是深遠而且頑固的。有人可能由於種種偶然的機遇,在人生和事業的道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那些“意外”的成功者也許沒有認識到,他們的成功是在特定的時間,由於特定的環境、機遇等因素所造成的。且不說這樣的成功是不是真正滿足了個人的願望,發揮了自己最大的潛能,事實上,他們中的很多人,也是經歷了較長時間、較大磨難,往復曲折才達到目標的。這樣的成功是沒有一定之規的。
機遇可遇不可求。事實上,大多數人獲得事業成功都有其規律性,那種不規劃、不設計、不訓練而成才成功的人,只是很例外的“天才” 或幸運者,並不形成經驗,不能提供統計資訊,難以作為學習、模仿和參考的依據,只能作為故事和傳奇來消遣,更不能拿來麻痺自己的孩子,以致影響個人前途,削弱民族素質和整個民族在世界大舞臺上的競爭力。在當今日益規範化的社會里,孩子們需要走的是科學的、有規律可循的人生道路。
我們這一兩代中的很多人,不但過的是稀裡糊塗的日子,還用各種各樣的自我滿足來對自己並不精彩的人生作一種逃避型的自我安慰。他們不知道,或者不願意承認,人生可以由自己來掌握,可以演繹得更精彩。在經歷了一個又一個的不幸,承受沒有掌握前途命運的歷史苦果之後,自己難道不應該認真地把經驗總結出來?在那個歷史時期裡,我們中雖然也有極少數幸運者和極其頑強者在“稀裡糊塗”中靠著自己的努力獲得巨大的成功,但是,大多數人都沒有那份“幸運”。可悲的是,我們中的很多人,一生都相信命運、機遇,卻不相信人生可以由自己來設計,未來應該由自己來開創,更不相信人生設計應該從童年開始這個道理。
我在這裡奉獻給大家的是,怎樣透過科學理性的設計,依靠家長和孩子的共同努力,在教師、學校和社會的幫助下,讓普通的孩子可預見性地獲得必然成功的思想方法和途徑。
自序:設計人生 開創未來(2)
毋庸置疑,教育已經成為在規範化的社會里可能獲得事業成功的必由之路。但是,沒有人生目標和科學規劃的教育未必可以使人事業成功,甚至不能讓獲得“良好”教育的人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獲得基本的就業機會。
目前,很多中國學生沒有理想,不知道今後做什麼。因為中國的基礎教育中缺少職業發展教育,沒有在孩子的童年、少年時代,對他們理性、科學、“超前”地進行長遠的職業指導。這一點,與美國《國家職業發展指導方針》中所規範的,從6歲開始就對孩子進行職業發展指導相比,有巨大的差距。美國國家職業資訊協調委員會早在1989年就釋出了這個指導方針,規範了職業指導從小學就要開始!從6歲開始,就要培養孩子的職業意識,接受職業發展的指導,進行與就業有關的12種、六七十項的能力訓練,學會“自我認識”,瞭解“教育與職業的關係”,實施“職業計劃”; 讓他們對職業發展的這三大環節有相當的認識。
在中國,教育的目的只是為了考大學、上大學、拿學位,這不僅使得中小學生沒有基本的職業意識,更沒有職業規劃,甚至包括很多大學生、研究生也沒有足夠的職業意識和技能,不知道自己將來要做什麼。
學生沒有職業意識,沒有足夠的技能和專業化的態度,大學畢業時也沒有很強的、立即獨立工作的能力,可能是就業難的重要原因之一。這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