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是學生們的錯,錯在整個社會沒有一個規範的、科學的職業指導教育,以致學生們沒有意識到,在成長過程中應該刻意地去練就令人信服的、為職業市場追捧與渴求的,能夠立即為企業創造利潤、為社會創造財富的能力和技能。
一個人的知識、技能和素質的培養與成熟必須經歷漫長的過程,只有長期的有目標的磨鍊和準備,才能使他們成為某一行、某一業的“最好”。只要成為“最好”,就一定會被社會追逐、渴求,他們在事業上的成功就將成為必然。
可惜,大學四年的時間太短,四年的職業預備期顯然不足以達到這個目標。四年時間可以把幾百萬學生訓練成大致相同的、沒有明顯特色的“螺絲釘”。要想脫穎而出,只有依靠自己長期的觀察、思考、研究與額外的發展和努力。
中國人民是勤勞的,然而,新世紀的全球化競爭並不僅僅是體力、智力的競爭,更是觀念的競爭。中國學生未必天生比外國人聰明,外國學生也不一定比中國學生更有智慧。為什麼能夠刻苦學習,並且長久以來一直為功課所累的中國學生,不但沒有成為世界上最優秀的、最具開創性的一族,相反的,甚至成為令人擔憂的一代呢?問題和責任都不在他們。實際上,主要是由於他們的長輩,他們的父母、老師、教育者和全社會,正在津津樂道地用陳舊的觀念和思維,把他們束縛在教科書裡,讓他們十數年如一日地為考試而“操練”,使他們視野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