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第2/4頁)
賴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百事可樂:憑什麼與競爭對手平分天下(1)
1921年,阿爾弗雷德?N?斯蒂爾出生於美國西北部華盛頓州的一個農民家庭。這個時候,百事可樂公司已經成立三年了。
少年的斯蒂爾就顯示了不服輸、好挑戰的性格。他後來做過工人,當過兵,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成了紐約百事可樂公司的一名卡車司機。他很好地把握了人生的方向盤,發動大腦,逐步顯露出卓越的經營才華,從駕駛員的位置走到了百事可樂公司國際部經理的坐椅。這期間,他業績顯赫,1964年,又把自己的椅子換成了總裁這一寶座。
他知道自己實際上是坐在火山口上——可口可樂這個霸主不會讓他安穩的。
以毒攻毒。
斯蒂爾確立了“市場導向型”經營戰略,率領10多萬“百事”大軍向可口可樂霸主地位發起進攻。20餘年的衝鋒陷陣,浴血奮戰,到八十年代中期與可口可樂拼殺得難解難分。
競爭是殘酷的,但冷靜下來,分析其各自的策略、戰術,無疑會留下許多經驗性的東西,也是商戰史上寶貴的財富。
那麼,斯蒂爾帶領百事可樂是如何與可口可樂較量的呢?
斯蒂爾告訴百事可樂人、同時也是向可口可樂發出挑戰的訊號:百事可樂將全力以赴改變“窮人可樂”的形象。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經濟迅速發展,消費水平普遍提高,斯蒂爾根據市場導向,以新的飲料配方代替原配方,生產出甜度低、味道也比原先好的新飲料投放市場,在廣告創意上以高雅的場所為背景,由身著華麗服裝的窈窕美女和神采飛揚的男士做模特兒,希望以此消除“窮人可樂”的形象。
60年代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新一代已紛紛走上工作崗位,成為社會消費的主要物件。市場態勢表明,誰贏得青年一代,誰就會取得成功。斯蒂爾針對市場這一變化,把百事可樂廣告口號改為:“百事可樂——新一代的選擇!”拉開了重點進軍年輕人市場的序幕。為此,開展了一場規模浩大的廣告宣傳攻勢,百事可樂樹立為時代潮流和青春活力的象徵,而將可口可樂映襯為陳舊、落伍、衰老的代表—— 一群青年人,人手一瓶百事可樂,簇擁著一位兩鬢花白的考古學家來到一個牧場的遺址。考古學家在泥土中挖掘出一隻棒球和一把電吉他,一一予以辨認,毫不馬虎。一位學生又從泥土中發掘出一隻滿是灰塵的東西,考古學家洗去上面幾個世紀留下的灰塵、泥土—— 一隻綠色的可口可樂瓶子。
“這是什麼,教授?”學生邊喝百事可樂邊問。
教授再次陷入沉思。
“我想不出來。”他最終回答道。
呵呵,百事可樂的這個廣告很快將年輕人拉攏到身邊。
百事可樂身邊有了生力軍,底氣更足,又向可口可樂發起新一輪挑戰——這一回,百事可樂要改變“跟隨者”形象,引導潮流。
其一,瞄準中下層消費者,塑造“大眾可樂”的形象。
其二,推出多種不同分量的包裝瓶,滿足不同層次消費者的需要,而可口可樂的包裝瓶當時只有盎司一種。
在外賣市場取得成功後,斯蒂爾開展了一場“攻擊性”的促銷活動。
從1972年開始,斯蒂爾發起一場試飲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的品嚐測試活動。
百事可樂公司在美國一些主要的公共場所設定擂臺,請過往行人免費、蒙目試飲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然後再奉送一瓶品嚐者認為更好喝的飲料。結果,蒙目試飲者說百事可樂“好”與可口可樂“好”的人數之比為3 ∶ 2。百事可樂的甜度比可口可樂高9%,年輕人較能接受甜的口味,當然百事可樂能在測試中佔居上風。
7。百事可樂:憑什麼與競爭對手平分天下(2)
狡猾的百事可樂把這些場面都錄了像,把其中認為百事可樂更好的鏡頭加以突出,然後拿到電視臺反覆播放。這一宣傳效果非常好,一些可口可樂的老主顧感到,選用可口可樂是相信牌子所誤,對可口可樂的忠誠開始動搖。
百事可樂銷售量直線上升。
可口可樂一直以老大自尊,對這個後邊的“老二”始終沒放在眼裡,但這一下,老大感到了危機。
在百事可樂的挑戰面前,1985年5月1日,可口可樂公司宣佈改變老配方,推出比過去稍甜的新配方可樂。
斯蒂爾一看,樂了。
他認為契機又一次來了,並搞出了三個舉動:
一、百事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