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3/4頁)
丁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叔齊①不念舊惡②,怨是用希③。”(《公冶長》第五·二三)
章旨
孔子讚美伯夷、叔齊不記別人對自己的舊惡。
註釋
① 伯夷叔齊殷商末年,孤竹國國君之二子。父死,相讓王位,都逃往周。周武王起兵伐紂,曾攔車勸阻;商滅,二人恥食周粟,隱居首陽山,采薇而食,最後餓死。
② 不念舊惡不記掛別人對自己的舊惡。
③ 怨是用希怨恨因此也就少了。是,此。用,以、因。希,少,通“稀”。
析論
怨,不是一種正面的心理狀態,在孔子的學說裡,消除心中的怨恨,是很難能可貴的修養。有一次原憲甚至問孔子:如果能做到“克、伐、怨、欲不行焉”(沒有好勝、自誇、怨恨、貪心等毛病),是不是就是仁人了?孔子雖不同意如此便以“仁人”稱之,但是認為這已經是很難得的表現了(見《憲問》第一四·一)。
為什麼要消除心中怨恨呢?因為怨恨容易使人心生不滿。不滿的情緒,如果恣意發洩出來,可能就傷害了他人;而如果強加壓抑,積久則鬱懣自傷。而且不滿的情緒,往往使人失去理性,不能持平看待人事,言行也就偏激,不合禮義。
這一章,孔子讚美伯夷、叔齊的少怨,還說出他們所以能“怨希”的原因,就在“不念舊惡”。事實上也為我們開示瞭如何消除怨恨的具體做法:人必須懂得寬恕,懂得不去記恨曾經作惡於我的人,也不要老陷在過去不悅的事情上,始終無法走出人生的陰影。
(六)
子貢曰:“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①,不能死,又相之②!”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③,一匡④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微⑤管仲,吾其⑥被髮左衽⑦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⑧也,自經於溝瀆⑨而莫之知也!”(《憲問》第一四·一七)
章旨
孔子肯定管仲的功業。
註釋
① 桓公殺公子糾齊桓公名小白,是公子糾庶弟,二人都是齊襄公之弟。襄公無道,小白奔莒,公子糾奔魯避禍。後來,公子無知弒襄公,自立為君。不久,無知又被殺,魯國遣兵送公子糾回齊,但小白已先入齊為君,並且打敗魯軍,迫使魯國殺了公子糾。
② 不能死又相之管仲原與召忽奉公子糾奔魯,公子糾既被殺,召忽亦自殺,而管仲不但沒有殉身,後來反而輔佐齊桓公。相,輔佐。
③ 霸諸侯為諸侯之長。霸,伯、長。
④ 一匡全面匡正。
⑤ 微無。
⑥ 其猶言大概、或許。
⑦ 被髮左衽披著長髮,穿著開左襟的衣服。夷、狄之人風俗如此,意謂受夷、狄同化,淪為夷、狄。被,音pī,通“披”。
⑧ 諒小信。
⑨ 自經於溝瀆自縊而死於田間溝渠。經,縊。
析論
齊相管仲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功業事蹟載在史冊,受到後人推崇。但影響世人對他的評價的負面因素,也是有的,其中尤其以他未能殉公子糾之難,而且轉投政敵陣營,輔相桓公(公子小白)為最。所以子貢和子路都針對這點質問:“像管仲這樣的人,可以稱仁嗎?”(子路之問,同在《憲問》篇。)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論語卷·論人(4)
孔子兩次回答都從功業上肯定管仲。對子路的回答,《論語》記得比較簡單。只說桓公能不憑武力威迫而糾合諸侯,就是管仲足以稱仁的大貢獻。而這一章,對子貢的回答,則進一步說:齊桓公為諸侯領袖,導正各國一歸正道(謂共尊周王),且攘拒夷狄侵擾中國,使人民得享有安定、文明的生活,都要歸功於管仲。最後,孔子?##庖圓荒苧辰誒磁�攔苤僬呤遣歡緣摹R蛭�苤俚鬧鞠蜆憒螅�簧�鋁τ謐鶩躒烈模�嬙黽嘆��衲芪�俗約旱男⌒判〗冢�惴牌�煜麓笠檔氖迪幟?
對於一個有文化理想、有政治抱負,又實在有功於後世的人,孔子是不忍責全求備,以小廢大的。這種評人的寬宏胸次,值得學習。
(七)
子曰:“晏平仲①善與人交,久而敬之。”(《公冶長》第五·一七)
章旨
孔子讚美晏嬰善於交友。
註釋
① 晏平仲齊國大夫晏嬰,字仲,諡號平,史稱晏平仲。歷事齊靈公、莊公、景公,尚儉力行,盡忠敢諫。後人採其言行,輯為《晏子春秋》。
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