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3/4頁)
不受約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城市的營造,遵循了中國古代城市建設經典《周禮 · 考工記》提出的原則:“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塗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後市。”它透過中軸線與什剎海相切,大膽地將成片天然湖泊引入市區,確定了整個城市的佈局,在儒家思想的基礎上,又體現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道家思想,第一次將儒、道兼融於中國都城營造中。
如此沉厚的文化與建築的奇觀所鑄成的美,難以言表。多少次,我登高俯瞰這條軸線,心中湧動著激昂的思緒,總會想起作家老舍的那一篇《想北平》:“我真愛北平。這個愛幾乎是要說而說不出的。我愛我的母親。怎樣愛?我說不出。在我想做一件討她老人家喜歡的事的時候,我獨自微微地笑著;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時候,我欲落淚。言語是不夠表現我的心情的,只有獨自微笑或落淚才足以把內心揭露在外面一些來。????真願成為詩人,把一切好聽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裡,像杜鵑似的啼出北平的俊偉。啊!我不是詩人!我將永遠道不出我的愛,一種像由音樂與圖畫所引起的愛。”
txt小說上傳分享
02紫禁城關於帝國的回憶(1)
The Forbidden City Testimony to the Imperial Past
文徐淑卿
圖何經泰·廖偉棠.陳政
寧壽宮西夾道,是由兩面紅色宮牆形成的長長甬道。據說電影《末代皇帝》溥儀學腳踏車一幕就是在這裡拍的。很難想象兩道宮牆能將天空切割得如此美麗,我們好像捲入時間的瀑布般,不斷的被一種奇特的美感經驗洗滌,而且彷彿走在一個已經不存在的過去。
何經泰攝影
在冬風吹起之前,紫禁城外的筒子河邊,一直是我騎腳踏車的必經之處。不論是到後海或是美術館東街的三聯書店,我總是先繞道東華門外,晃晃悠悠的看著角樓和城牆在天際形成雄渾的線條,然後極其奢華地蹬車穿越古代森嚴的午門重地,往西華門行去,這時隔著筒子河的對岸是中山公園,我常在這裡驚奇地聽到公園裡傳來伍佰的《浪人情歌》或黃品源的《你怎麼捨得我難過》,讓我幾疑置身於臺北街頭。
香港詩人也斯回到北京,他對北京許多地方都興味盎然,唯獨表明對紫禁城等和“皇帝”有關的東西不感興趣。一些北京朋友也常有“身為北京人的悲哀”,因為只要外地朋友來,總要奉陪到紫禁城或長城一遊,就像很多傻冒觀光客一樣。不過說也奇怪,紫禁城始終給我非常美好的感受,就像只要騎車遠遠看到角樓剪影,我就覺得北京是個偉大的城市,因為這裡有著全世界獨一無二的紫禁城。
我一直希望能在落雪的天氣重遊紫禁城,但最近雖然濃霧湧起有落雪之兆,但雪終究沒有落下,於是我和一位遠道而來的朋友,只能帶著微微的遺憾,行走於已然帶有冬日蒼茫氣息的紫禁城。
初次踏入紫禁城,多半先參觀中路的幾個大殿。像屬於外朝的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與屬於內廷的後三宮: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外朝是皇帝舉行登基、祝壽、大婚等重大典禮的地方,至於處理日常政務,從清朝雍正皇帝以後,就改在內廷的乾清宮。乾清宮內掛有“正大光明”匾額,雍正至道光年間,皇位繼承人的名單都是秘密寫在一個匣內,存放匾後。
不過我卻喜歡一種不循正路的走法,前提是捨棄多年前已到此一遊的中路宮殿。我們從太和殿東路往北直奔寧壽宮西夾道,這是由兩面紅色宮牆形成的長長甬道,據說電影《末代皇帝》溥儀學腳踏車一幕就是在這裡拍的。很難想象兩道宮牆能將天空切割得如此美,我們好像捲入時間的瀑布般,不斷地被一種奇特的美感經驗洗滌,而且彷彿走在一個已經不存在的過去。不過這種恍惚迷離之感沒有維持太久,因為最近故宮大修,許多煞風景的卡車在夾道長驅直入,硬生生地將我們拉回現實。不過即使如此,朋友還是有感而發地說,走過那麼多地方,只有紫禁城會讓她感覺這裡埋藏了古今多少事,我們只能看到一些細小的碎片。
走出寧壽宮西夾道,穿越似乎不及蘇州園林的御花園,可以到內西路。從內西路一路往南,就是后妃居住的儲秀、長春、永壽等宮,以及雍正以後歷代清朝皇帝居住的養心殿。養心殿與軍機處近在咫尺,平日皇帝批閱奏章或和大臣議事就在殿內西暖閣,東暖閣則是當年慈禧垂簾聽政的地方,清末宣統皇帝簽署退位詔書也在養心殿。
選擇走內西路,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