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 (第2/4頁)
不受約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是慈禧太后在西安“蒙難”時吃過的食物。回京後,她想再嚐嚐這些勞苦大眾東西,要御廚房做。御廚房於是取其形式,而以栗子面等講究的材料做成。現在去北京“仿膳”吃飯,人們必點這些甜品。此外還有一種“肉末燒餅”,相傳亦為同一故事的產物。這些極普通的食品,必得伴以故事,方能令人一快朵頤。但單就“小窩頭”來說,也實在不難吃,因為它是用栗子面做的。講到這裡,還可再提一下栗子。此物產北方,以河北良鄉、涿縣最佳。北京離良鄉近,於是秋深之際,大街小巷,無處不見此物。居北京者,不可不一嘗此妙物。
四、糖葫蘆。此物近來在北京大行其道,做的人多半是外地來京的,因為做起來簡單,遂多賴以為生。但這是地地道道的北京小吃。它是一串串由竹籤穿成的乾果,外面裹撒冰糖。乾果中,以山裡紅(山楂)最多,也有用別的果品的。據說做時最難的是熬糖,過老過嫩都不行。現在用煤氣灶、電爐熬,可以控制爐火,自然易於得心應手。這是讓小姑娘高興的恩物。京城之中現在還常見到妙齡少女,挾此一棒,邊嚼邊說,招搖過市。說到這裡,還可補充兩類好吃玩意兒:一是“拔絲XX”(XX指某種果品,如蘋果、香蕉、山藥),即在果品之外裹以糖稀。此物在街頭不可得,在京派飯館中作甜品來點。二是用山楂做的種種小食,如金糕、果丹皮。老北京飯館有金糕拌梨絲,是個好吃的涼小菜。有北京小姐留洋多年,問她想念什麼吃的,往往答曰:果丹皮。
五、豆汁。這是最典型的北京飲品,大凡在北京待過的文化人,即使遠離多年,也無不掛念此物。而來京的外地人,一嘗即吐,簡直視為毒物。它實際上是用綠豆麵做成後使之發酵變質的“糟粕”。全世界的食客,大多有嗜臭之癖,尤以中國為最。在北京住得長了,初次嘗後要吐,大約五六次,即嗜此不倦。喝豆汁的同時,必伴以鹹疙瘩絲(疙瘩是蔓菁的別名)和焦圈(油炸食品)。說到北京的腐敗變質的食物,還應當提一下麻豆腐和王致和的臭豆腐。前者即做豆汁時的沉澱物,用來炒菜,有異味。後者可說是一切國產臭品中的最臭的食物。將窩窩頭(玉米麵製成的京中最低階的食品)切片,烤熱,塗以王致和臭豆腐後食用,則全地球中臭品中之美者,莫過於此了。
64 地道小吃(2)
六、炒肝。有一首詩詠炒肝的:“稠濃湯裡煮肥腸,交易公平論塊嘗,諺語流行豬八戒,一聲過市炒肝香。”這實際上燴豬腸,肝也者,偶然見到一二片而已。湯肉滿是蔥蒜,用來抵銷肥腸的羶氣。此物大多用來作早餐,同時可用包子佐膳。自然,食量大些的,還可同時食用燒餅和炸油餅。北京的燒餅又名胡餅,據說東漢以來即有此物。有一種燒餅又名糖火燒,通州大順齋作,市內也有見到。
至於油餅,類似上海的油條,為極其大眾化的食品。近年北京攤販多用薄塑膠袋裝熱油餅,據說這會產生某種化學物質,導致男性不育。每日清晨,每見摩登仕女提這麼一個塑膠袋,欣然過市,不禁為他(她)惋惜不止。
七、灌腸。這是一種奇怪東西。與豬腸大概歷史上有因緣,現在已經全無關係了。它只是用澱粉作成一圓棍狀東西,切成薄片,在豬油中炸熟。食時蘸蒜泥鹽水。切片厚薄,油的成分(據說要用幾種動物油合成),都有講究。而這盤蒜泥鹽水,更是刺激得你苦戀不捨的一個重要根由。
八、爆肚。肚者,羊胃之謂,音“堵”,千萬不要讀作“杜”。爆也者,指用熱水燙。所要講究的,除了爆的火候外,主要指所取羊胃臟的部位。普通的部位叫毛肚,嫩的、厚實的部位稱肚仁、肚根、散丹、肚板、肚領,其中尤以肚仁為最佳。既然羊肚可以燙熟吃,羊肉當然尤其可以。這就是“涮羊肉”。那是京中名菜,不算小吃,從略。但由此連類而及,羊頭肉卻不得不一提。過去北京每至嚴冬,類有小販叫賣此物。特點是切得絕薄,味道極鮮。現在北京偶有見到。臺北作家逯耀東在新東安市場以此就黑咖啡吃,把古今中西都充分融會貫通了。
九、打滷麵,炸醬麵。北方人好吃麵條,形形色色,不勝列舉。通俗些的,上面兩種較有特色。同南邊不同的,面都是幹撈,無湯。滷和醬是北方主要拿手好戲,內行與外行做起來截然不同。這是經飽的食物,不只是點綴性的小吃。同樣有名的經飽的麵食,當然首推餃子。值得一提的是近年北京的餃子大行其道。不只可以隨便買到速凍餃子,而且隨處有餃子店。北京姑娘過去以能擀餃子皮、包餃子為絕活,現在想必早已退化,只能把它成為一項“虛擬”的專案了。
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