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 (第2/4頁)
不受約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有歷史意義的東便門角樓上。堂正的建築外觀,飛簷、屋樑、大紅色的圓木柱,濃烈的中國風格,正是畫廊負責人布朗 · ###(Brian Wallace)當初選中它的原因。
澳大利亞籍的###,1986年來到北京在人民大學學習漢語,當時中國新潮美術運動方興未艾,1990年他到中央美院上了一年的藝術史課程。1991年,表面壓抑卻暗流湧動的美術氛圍,藝術界急需一個表達宣洩的出口,而一群相當數量的觀眾也在逐漸成形,並且來自國外的收藏需求也愈益明顯,就缺乏一個藝術中介的角色,所以當時他很明確感受到一個專業畫廊存在的時機已經到來,於是他選擇了第一次辦畫展的東便門角樓作為基地,全身心投入中國當代藝術的市場與交流。
“紅門畫廊”經營的內容很多樣化,有新水墨、油畫、雕塑,也有作風比較新潮開放的新藝術。到現在為止,每年大約有六至八檔個展,夏冬兩季舉辦聯展,目前畫廊經紀的藝術家約有二十餘位;此外,為增加中外藝術家的對話與交流,畫廊也持續進行外國藝術家駐京生活創作計劃。“紅門畫廊”和“藝術檔案倉庫”雖都是由外國人帶動的畫廊,但兩者的氣氛卻頗為不同,紅門的場子熱絡喜氣,而檔案倉庫則顯得沉著冷靜些;前者走的是藝術市場的經營,商業氣息自然要濃一點,而後者的前衛實驗傾向,讓它更像一個藝術研究單位。
“紅門畫廊”因地利之便,平時來來往往的人不少,現在加上遺址公園綠化帶的託襯,想必未來的人氣指數必定更加暢旺。
。。
84 倉庫藝術檔案
China Art Archives &; Warehouses
文洪米貞
圖廖偉棠
“藝術檔案倉庫”(China Art Archives &Warehouse)位於北京東北郊的草場地村,是戴漢志(Hans van Dijk; 1946—2002)、艾未未與傅郎克(Frank Uytterhaegen)於1999年共同創立的。
1998年下半年,藝術家兼策展人艾未未在北京南郊一個叫龍爪樹村的地方找到一棟舊廠房,邀集戴漢志創立“藝術檔案倉庫”,1999年,與比利時籍收藏家傅郎克於比利時設立根特(Gent)“中國藝術基金會”(Modern Chinese Art Foundation),為在歐洲推介中國前衛藝術付出重大努力。
2000年11月,“藝術檔案倉庫”遷至現址,由艾未未擔任建築設計,空間的線條極為簡約,配上淺灰的石磚、刷白的牆面與窗格、原色的水泥地,中性色的冷練適度被內牆淡橙的磚塊與室外的一方綠草給中和了。幾年來,維持每個月一至兩個展覽,沒有太多商業野心的“藝術檔案倉庫”,著重於具實驗性、潛力的未成名年輕藝術家的挖掘,目前經紀的藝術家大約有二十幾位。
2002年4月29日,長期與風溼奮戰而服食過量消炎藥引發急性胃出血的戴漢志,突然告別了他熱愛的同志與藝術戰場,但中國前衛藝術界的許多同儕不會因為他的離去而忘記,他的故事與他曾經做過的努力。
總感覺不走大眾路線的“藝術檔案倉庫”,帶著那麼點知識分子的孤寂,只有在開幕的時候才會驚見他的號召力,我想他是樂於如此的吧,選擇在這騷動沸騰的中國當代藝術圈裡,用一種低調內斂的姿態,去深刻地影響。
※感謝“藝術檔案倉庫”孫紅賓接受採訪、提供資料。 txt小說上傳分享
85 劇場英雄(1)
不問出處
Theatre:The Intellectual Camp
文孟暉
圖田雨峰·何經泰
誰要想體會“衣敝溫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的“憤青”(二十年不衰的流行詞,“憤怒青年”的縮寫)精神,就去話劇演出的現場。那裡的觀眾以三十五歲以下的年輕人為主,比起其他大城市的同齡人,他們的打扮既不夠時尚,也不夠精緻考究,很多人乾脆就是上班的著裝,日常的衣服。北京青年的衣著隨便和“土氣”早已聲聞海內,但他們自己對此並不在意。當然,你如果衣冠楚楚珠光寶氣,也沒人會驚訝或反對,可是,你要記住兩點:第一,北京所有的劇場,包括“首都劇場”這個全體人民景仰的好地方,都沒有衣帽間和存包處,因此,看演出的時候,你的名貴大衣和名牌包只能抱在膝蓋上,或者堆在身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