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救失去的戀情割腕自殺。而自虐卻不會這樣,只是一種心理不平衡的狀態。一個處於自虐狀態的人,因為對自己不認同就對自己進行懲罰,以獲得一些精神上的發洩和釋放。相對於精神的自虐,身體自虐更要明顯一些,比如那些酗酒和嗜煙的人,都有一定的自虐傾向,在折磨自己的身體中,得到一些心靈的釋放。另外,自虐也可能是一種比較原始的心理情結,一些原始土著人身上滿是文身、穿孔,就是透過傷害自己的身體來表明自己是勇敢的,具有忍耐精神的。
在一個男主人酗酒的家庭中,女主人如果為了讓丈夫改過自新,總是採取和丈夫進行冷戰或爭吵的方式,卻遲遲不肯離開,漸漸地因為“情感雞肋”的折磨,很快就會耗掉自己的精力,而這種甘心被耗掉的心理就是自虐。透過自虐來達到折磨對方,達到玉石俱焚的目的,總歸對自己是傷害,其實,自虐本身起不到任何作用。
那麼,我們要怎樣去擺脫自虐心理呢?
勇敢地說出來
大多數自虐的人,因為害怕別人對自己不滿,而很少會表露自己的情緒。比如,一位同學的舍友很不講衛生,他礙於面子,不提醒不反對,而是默默忍受日益惡化的宿舍環境,最終忍無可忍,只有透過打架來解決問題了。其實想要擺脫自虐心理,只要表達出自己的情緒,敢於說“不”,情況就可以得到好轉。
一個總是不敢拒絕別人的人,如果感覺自己不滿意,不妨堅定地拒絕別人,這樣,自己就不會因為無奈的承諾而煩惱;那些總是被欺負的老好人,只要提出自己的意見,爭取自己的權利,那麼就不會再出現因為沒有成就感而自卑、自怨的狀況了。
擺脫不必要的責任
很多自虐的人都把不該自己承擔的責任攬到自己身上。比如,有個人母親去世了,他責怪自己平時沒有照顧好母親,於是一味陷入深深的自責之中,並用酗酒來擺脫這種自責。所以,有自虐心理的人,如果能放下過多的責任,不要總是自尋煩惱,那麼,自虐就會很快好轉。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三章 為什麼你總是喜歡跟自己過不去:日常生活背後的心理常識(2)
總之,如果想擺脫自虐,最好的做法就是“放自己一馬”,不要和自己過不去,無論在身體上還是心靈上,只有放開,幸福的指數才會大幅攀升。
當一個人說“我太笨了”,其實他心裡並非真的這樣想
當甲對乙說:“我太笨了,什麼都做不好……”這個時候,如果乙傻乎乎地附和:“是啊,我覺得你也是。”我估計甲一定會記恨乙一輩子。因為甲雖然口頭上說自己很笨,而內心多半不是這樣想的,甚至還認為自己比較聰明,哪怕某件事沒做好,也只是一次不小心的失誤而已。
類似的現象十分常見,比如:考完試的兩個小孩子交流情況的時候,往往會這樣說——
“你感覺這次試卷難麼?”
“難,我覺得這次肯定考得不好,能及格就不錯了!你平時學得那麼好,肯定比我分數高。”
“什麼啊,我最近都沒有好好學,這次肯定不行!”
而在事實上,兩個孩子在內心裡都在暗暗較勁呢!他們的真實想法或許是:哼,這次我考場發揮不錯,肯定要比你考得好!
這樣的對話跟中國人本身的內斂有很大關係,從孩提時就從大人那裡學會如何去謙虛了。這也難怪,因為謙虛在我們的文化中,代表一種良好的品格。中國人喜歡見面客套,除了噓寒問暖之外,就是自我謙虛。從小我們就被冠以“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的思想。不過,很多時候,人們嘴上在謙虛,內心卻根本不是這麼想,更多時候,是為了掩飾自己比別人強的想法。
在個人意識中,誰不想成為一個獨一無二的優勢個體呢?一個成功者的謙虛大多隻是一種表面化的感謝。我們總會看到各種公開場合的致謝詞,其實,這些致謝很少會說出感謝者的真實想法。領獎臺上表達自己對某某致謝的話,大多都是表面功夫,也許致謝者的心裡正在唸叨:“我的努力終於沒有白費,總算是有成果了。”所以,這時候聽一個人的致謝,遠不如看他臉上的表情來得實在,眼睛裡的“朦朧”、聲音的顫抖、臉上肌肉的顫動,都是他在為自己而喝彩。有人說,謙虛常常只是自負者的一種欲揚先抑的把戲,正是這個道理。
現在我們要問:為什麼這些謙虛是假的,我們還要熱衷呢?
這要從社會文化說起,很難想象一個熱衷於互相誇獎的集體,會做出一些什麼實在的事情,謙虛很大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