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氏六合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然明虎著臉轉身就走,找到了當時擔任執政卿的子產,忿忿不平地說:“老百姓到鄉校去,並不是為了學點有益的東西,倒是興致勃勃地說長道短,雖然也有人對朝廷說一些好話,可是抨擊政事、指責國君、批評大臣的為數不少,如果流傳開去,對國家有什麼好處呢?乾脆把鄉校拆了,看老百姓還到哪裡去嚼舌根?”
子產擺擺手說:“既然老百姓喜歡到鄉校去,為什麼要把鄉校拆掉呢?”
然明連忙說:“你自己去聽聽吧,老百姓的這些話,對朝廷不利,對你我也絕沒有好處呀!”
“我們先不談鄉校的事,”子產依然平靜地說,“我有一事請教你,當河水暴漲,即將崩堤時,是因勢利導放掉一些水,還是加高堤岸把水堵起來呢?”
“應該放掉一些水好。”然明想了想說。
“還有,當一個人有了難言之病,是痛痛快快告訴醫生讓他醫治呢,還是遮遮瞞瞞不讓醫生知道呢?”子產又問道。
“當然應該把病情告訴醫生。”然明這次回答得很乾脆。
“這就對了,”子產朗聲大笑起來,“朝廷在治理國家大事過程中,官員在處理大大小小的政務時,都免不了要出些差錯,或者幹出不利於老百姓的事來,老百姓對朝廷、對官員有意見,說出來了,我們可以及時予以糾正。現在首都的那所鄉校,正是老百姓說話的地方。如果我們拆了它,老百姓自然也就不再聚集起來批評政事了,把他們的不滿情緒全部憋到肚子裡去。那樣,就像暴漲的河水一樣,堵塞得越厲害,沖決堤岸時的力量就越大,造成的危害也就更加嚴重。這同向醫生隱瞞病情造成貽誤也是一樣的道理。“然明聽到這裡,心服口服,贊同地說:”你說得對,這鄉校不去拆了,留在那裡,對國君有利,對朝廷有利,對你我都有利!”
師夷之長的徐光啟
師夷之長的徐光啟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生於南直隸松江府上海縣法華匯(今上海市,為了紀念徐光啟而改名為徐家彙)一個小商人的家裡。
萬曆三十二年(1604)徐光啟考中進士,開始步入仕途。徐光啟20歲時中秀才,36歲中舉人,考中進士時已是43歲,為科舉功名共用去了23年時間。
徐光啟在未中進士之前,曾長期輾轉苦讀,在破萬卷書、行萬里路之後,深知流行於明中葉以後的陸王心學,主張禪靜頓悟、反對經世致用,實為誤國害民。有人記述徐光啟當時的變化說:“(他)嘗學聲律、工楷隸,及是悉棄去,(專)習天文、兵法、屯、鹽、水利諸策,旁及工藝數學,務可施用於世者。”還有人記述說“公初筮仕入館職,即身任天下,講求治道,博極群書,要諸體用。詩賦書法,素所善也,既謂雕蟲不足學,悉屏不為,專以神明治歷律兵農,窮天人指趣。”(鄒漪《啟禎野乘&;#8226;徐文定傳》、張溥為徐光啟《農政全書》所寫序言)徐光啟思想上的如此轉變,使他的後半生走上了積極主張經世致用、崇尚實學的道路。徐光啟是明學術界、思想界興起的實學思潮中的一位有力的鼓吹者、推動者。
徐光啟考中進士,後擔任翰林院庶吉士的官職,在北京住了下來。在館所撰課藝,如《擬上安邊禦敵疏》、《擬緩舉三殿及朝門工程疏》、《處置宗祿邊餉議》、《漕河議》等,表現了徐光啟憂國憂民的思慮和淵博的治國安邦的謀略。
大約是在萬曆二十一年(1593),徐光啟受聘去韶州任教,二年後又轉移至潯州。徐光啟在韶州見到了傳教士郭居靜()。這是徐光啟與傳教士的第一次接觸。
在郭居靜那兒,他第一次見到一幅世界地圖,知道在中國之外竟有那麼大的一個世界;又第一次聽說地球是圓的,有個叫麥哲倫的西洋人乘船繞地球環行了一週;還第一次聽說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製造了天文望遠鏡,能清楚地觀測天上星體的執行。所有這些,對他來說,都是聞所未聞的新鮮事。從此,他又開始接觸西方近代的自然科學,知識更加豐富了。
明朝末年,滿洲叛亂分子不時對明朝發動進攻,整個社會處在動盪不安的狀態。徐光啟富於愛國的熱忱,他希望能夠利用科學技術幫助國家富強起來,使天下的黎民過上“豐衣食,絕飢寒”的安定富裕的生活。
萬曆二十五年(1597),徐光啟由廣西入京應試,本已落選,但卻被主考官焦竑(1540—1620)於落第卷中檢出並拔置為第一名。現在看來,徐、焦二人都主張文章學問應該“益於德,利於行,濟於事”,或許在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