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3/4頁)
負債賭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大禮堂,沒有鋪墊、沒有過渡,有失莊嚴隆重的氣氛,“像電影院,不能用”。
就這樣,大師們的方案紛紛落馬。到1958年國慶節,10年大慶進入一週年倒計時的時候,“十大建築”中最重要的萬人大會堂,依然沒有一個成形的設計。
周恩來反覆對建築師們說:“大會堂可以一年建成,五年修嘛。”
眼看再拖下去,天安門廣場和萬人大會堂就難以保證在國慶10週年之前完工,1958年國慶期間,焦急的周恩來做出指示:進一步解放思想,除老專家之外,發動青年同志參加國慶各大專案的設計。前幾輪中作為“稽核機關”而沒有參與具體設計的北京市規劃管理局,也正式加入了大會堂的設計隊伍。
著名建築師趙冬日當時正擔任規劃局技術室主任,他是北京市委大樓的設計師,也因此得到了當時的市委第二書記劉仁的信任。規劃局從大會堂設計的“幕後”走到“臺前”之後,劉仁親自找到趙冬日,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
“7萬平方米的建築面積,不去考慮。140米×270米的規劃用地,也不去考慮。打破樊籬、另起爐灶,設計一座全新的萬人大會堂。”
按照這個思路,趙冬日和同事們很“舒服”地做出了新的設計方案——大會堂平面呈“凸”字形,由北向南依次排列大宴會廳、大禮堂和常委會辦公樓,三部分以中央大廳相連,宴會廳放到二樓,大禮堂移至中央偏西的位置。至於立面方案,則沿用了前幾輪設計中曾獲得總理首肯的西洋柱廊式結構。
規劃局的方案完美地解決了此前大會堂設計過於“小氣”的問題,只是支撐這恢弘氣勢的,是高達17萬平方米,超標兩倍有餘的建築面積。原來和博物館“配套”的用地規模也被大大突破了——210米×340米,比之前幾乎擴大了一倍。
但這個方案能不能最終獲得透過,誰心裡都沒底。且不說中央從沒明確表示過放寬7萬平方米的限制,眼看十年大慶一天天臨近,多建10萬平方米顯然又會延長工期。更關鍵的是,17萬平方米已經超過了故宮全部建築面積的總和,畫在圖紙上容易,我們真的能把它變成現實嗎?
1958年10月14日,規劃局忽然接到國務院的通知,剛從外地返京的周恩來將連夜召開會議,審查大會堂設計方案。經過劉仁的篩選,當晚10時,共有3份設計方案被送到了中南海西花廳,除了規劃局之外,還有北京市建築設計院和清華大學建築系的兩份方案——最終,規劃局方案“雀屏中選”。
。。
羅瑞卿:拆我的樓,我有意見(3)
據說,總理之所以沒有計較10萬平方米的超標面積而選中了規劃局方案,主要是看中了兩點:一是規劃局設計的大會堂全部採取了一般建築的比例,而在尺度上大膽地放大了一倍,顯得氣勢非凡;二是在大會堂的中心安排了寬敞的中央大廳,既可作為休息大廳使用,還能舉行紀念活動。而且,當時中央是打算在這裡安放一尊毛主席雕像的。
偏偏就是這兩大“亮點”,隨即在中國建築界掀起了一場軒然大波——而周恩來似乎預料到了這點,從選定規劃局方案的那一刻起,他就反覆叮囑參與下一步施工設計的建築師們:
“大會堂的設計不要一次把文章做絕,要留有餘地。可以一年建成,五年修嘛。”
總理選定規劃局方案的時間是1958年10月15日的凌晨1點鐘。果然,僅僅數小時後,設計方案就進行了第一次修改——圖紙上大會堂北端宴會廳的寬度是108米,而大會堂北牆與中山公園間的距離足足有180米,劉仁認為兩者不成比例,就在不影響整體結構的前提下,給大會堂又加了四條“腿”,使整個建築由“凸”字型變為了“出”字型。
大會堂“體型”的確定也使天安門廣場的規劃得以順利完成:廣場北部東西兩側分別安排革命歷史博物館和萬人大會堂,兩座建築均採用柱廊結構,形成“廊”一實一虛,“柱”一圓一方的對比關係。它們連同後來建造的毛主席紀念堂,共同烘托起了天安門廣場壯麗威嚴的宏大氣勢。在1997年4月的中日設計師北京交流會上,日本著名建築大師磯崎新由衷地讚歎:“天安門廣場真偉大,在高樓林立的日本,尚找不到如此氣魄的國家廣場。”
著名歷史地理學家侯仁之先生則給了天安門廣場更高的評價,他認為,天安門廣場的改擴建工程,可以視為繼紫禁城建成後,北京城市規劃史上的第二座里程碑。
侯仁之說:“大會堂下面壓著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