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 (第4/4頁)
負債賭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地下鐵道工程的中國學生陸陸續續有幾千人。他們從規劃設計到工程施工等各個方面學習了蘇聯的技術。回國後,他們帶著從蘇聯學到的技術和理念,充實到與地鐵有關的各個領域,在發展自主技術的同時也必然帶回了深刻的蘇聯模式。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初繪地下交通網(1)
到2015年,北京軌道交通將建成18條線路,總長561公里的路網。那時,北京將超過紐約,成為世界上地鐵長度最長的城市。在第一條地鐵籌備之初,規劃人員無論如何也想象不到,北京地鐵將發展到這樣的規模。
50年前,中國地鐵人是怎樣規劃地鐵線路的呢?當時的規劃與今天是一以貫之,還是大相徑庭?由於資料的缺失,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卻使我在採訪中如陷重重迷霧。
在現代地鐵規劃中有這樣一個理論:只有當地鐵線路形成網路時,它的交通功用才能發揮出來。那麼,最初規劃人員是隻做了北京站至石景山一線的規劃,還是也曾考慮到路網的總體規劃呢?
從1957年地鐵籌備處提交的一份關於北京地鐵一期工程線路埋設方案的報告中,我依稀找到了答案。根據城市的發展,地鐵籌備處曾編制了一個北京地鐵遠景規劃圖。這個規劃由一條環線和六條直線組成,全長172公里,車站114個。但對於具體的線路分佈和車站設定,這份報告語焉不詳。
報告中提到,進入具體規劃的線路有兩條。第一線從東郊紅廟起,沿長安街到西郊五棵松;第二線從體育館(今國家體育總局)經中山公園、西四、西直門到頤和園。
這兩條線各有利弊。第一線途經中央機關多,交通量集中,修了地鐵後對防空和交通都能起到很大作用,但不能連線京西北。第二線則可以連線京西北,但頤和園一帶客流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