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都使得人們採取措施,甚至不惜動用暴力,意在阻止女人在生活中謀求發展,因為這種發展既不會讓女人順從聽話,也不利於女人主動完成家中煮飯和清掃的活兒。要求女人剋制的建議與向男人傳達的資訊背道而馳,針對男人的資訊全是鼓勵男人們到公共領域甚至整個世界去幹一番事,去自由闖蕩。諺語所謂的 “離經叛道的”女性行為也通常被打上了“壞”的烙印。
令人吃驚的是,一些諺語集將許多有關“女人”的諺語單獨列為一類。其中,那些有關女性負面品質和嚴格不變的角色模式的諺語佔了相當大一部分,甚至關於母親的諺語也一成不變地對母親歌功頌德。諺語中大部分對女人的評論不是從男性的角度出發,就是為了捍衛男性的特權和利益;而從女性角度出發去評判男人的諺語卻非常罕見。'84'
為什麼批評女性——尤其是妻子的諺語如此之多呢?心理學家認為,女人可以孕育和生養孩子,這一生理規律對此有著重要影響。在幼年時期,男孩們把母親視為照顧和看護他們的人,因為在照顧孩子這方面女人承擔的責任比成年男人多得多。為了要“成為男人”,男孩們首先要學會“不成為女人”、不依賴女人。男性需要掌握控制權,這要歸因於兒子在幼年時期對強大母親的強烈依賴,因為隨後的社會交往給這些小男孩們施加了巨大的壓力,使他們成為堅強的“男性”,這可能會使得他們必須鄙視女性的活動,重視優越的男性角色,這一點在男性佔據顯著優勢的社會尤其明顯。這種必須要“毀掉”女人的需要被誇大了,許多諺語也承認這一點,甚至還有一則西班牙語諺語警告男人們,不要把所有這些可怕的侮辱一下子全發洩出來:“當你'輕蔑地'談論女人時,想想自己的母親吧。”確實,正如我們所見,像這樣有關女人(尤其是妻子)的諺語與有關母親的諺語通常大不相同,這一點頗令人驚詫。顯然,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母親在兒子幼年時期的所作所為。'85'
。。
一 把女人比做物品(11)
筆者經常被問及:諺語中難道沒有與男性看法相抗衡的女性看法嗎?正如我們所見,本書中確實出現了一些這樣的諺語,但它們實際上只佔非常非常小的少數。女性的聲音通常被壓了下來,而且不管這些聲音來自何處,她們的看法常常受到輕視。最近的一些西方女權主義口號(是否可以說是現代諺語呢?)如“女人不需要男人,如同魚兒不需要腳踏車一樣”,或者“肚子說了算”也只是在上個世紀60年代才問世。
大眾語言可以對性別角色的社會化產生不可避免的影響,而且毫無疑問,大眾形式的諺語也可以加強女人的典型形象、“女人的工作”模式以及女人作為姑娘、妻子、母親和寡婦的角色模式:
不適合這一混合模式的女人為她們自己所屬的社會群體、其他女人以及男人們所排斥。因此,人們可以看到以下這些泛論:女人不能保守秘密,女人向男人們提出不可理喻的要求。女人被證明是不忠的……然而,這一混合模式阻止獨立的女人成為有個性的人,這一事實沒有改變。(Oduyoye 5)
傳統將男性的創造活動與女性的生育活動區分開來,而且對於(曾經)膽敢逾越女性領域的女人有大量(比如透過諺語)負面的評價。這些肯定足可以說明為什麼女人沒有(自)信心去質疑角色分工了,同樣也可以說明為什麼男人不喜歡懷疑或改變陳舊但卻使人安心的模式了。雖然諺語主要體現一種男性優越的視角,但毫無疑問女人也願意接受,因為女人一生的既得利益和其效忠的物件通常都取決於(現在也常常如此)她們生命中的男人們——父親、丈夫、兒子,正如一則朝鮮語諺語所言:“三個男人決定女人的命運。”
嚴厲苛求男人的諺語很少,這並不說明女人比男人更善良,也不能說明女人對男人沒有負面的看法或評論。即便有豐富的女性諺語或其他體裁,也通常都被遮蔽起來,沒有出現在大眾傳說或大眾文化當中,而且到目前為止也很少被人轉述。'86'這種不平衡很明顯,可能與下面這一事實有關:女人的角色過去(現在仍然如此)只限於女性領域,在這樣的社會里,女人不敢(或不能)像男人那樣在公開場合發表自由言論。女人過去經常不發表自己的看法,或者只是在諺語中發表這些看法;當然,還有隻在她們自己所屬社會群體內部流傳的歌曲或傳說裡流露出這些看法。由於這種“方法”的隱秘性,也難怪這些看法的影響力遠遠不如諺語這一大眾體裁了。'87'
許多諺語把女人當作物品,這些物品根據它們的外表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