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氏0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天蓋寺,一路下來還有“中國茶藝術博物館”,“茶藝群雕”等人文景觀已沒時間看了。
在返回的路上,我想:我國名山大川甚多,每一寸神奇的土地也許都有一個神奇的故事,只要我們用心去體會!
蒙頂山,你等著……
我還要來的……再次來到神秘悠遠的蒙頂山
蒙頂山,你等著……
我還要來的……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再次來到神秘悠遠的蒙頂山(1)
去年10月,我來到了蒙頂山,匆匆遊過。寫了一篇《神秘悠遠的蒙頂山》,真是意猶未盡。可沒想到,時間來得這麼快,這麼早,還不到一年的時間,我又站在了蒙頂山巔。在名山縣同仁楊書記的全程陪同下,再次領略蒙頂山的神秘和悠遠……
上次由於時間太緊,我們一行只到了喝茶聖地——天蓋寺,和楊組長約定,先登山,最後在天蓋寺喝茶。走出天蓋寺側的“人間仙境”小門,進入更加神秘的後山,兩棵千年野生茶樹映入眼簾。由於時間太久遠,樹幹已有點傾斜,但還枝繁葉茂,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
繞過千年茶樹之王,從小徑拾級而上,不過百步,一道屏風式的石牌坊堵在眼前,給人山窮水盡之感。這便是陰陽石麒麟屏風及其牌坊。牌坊立於明代天啟壬戌年(1622年);因為蒙頂山五峰之間是皇茶禁地,這裡就是進入皇茶園的大門。大門系一石牌坊,正中書有“西來法沫”四字,左右兩邊分別題有“一瓢甘露”,“濛霧聚龍”之句。上面刻有二龍戲珠,雙鳳跨朝陽等圖案,精彩異常,尤其一邊是龍,一邊是鳳,呈不對稱的結構方式,在講究中軸對稱的傳統建築中難得一見。背面還有“不二禪宗”、“梵演彌陀”、“三乘普渡”等題刻。
茶文化專家認為,“西來法沫”是佛教語言,“一瓢甘露”是道家寫意,“濛霧聚龍”則是儒家境界。儒、道、佛三家集於一體,和諧美崙,無間無隙。不同文化的精華在這裡相互融合,使蒙頂山瀰漫一種獨特的文化氣氛。如此完美統一,正應了茶德的一個“和”字。
牌坊前立有一“陰陽石麒麟”石刻屏風。屏風為石刻浮雕,刀法粗獷,刻工剛勁,形象生動。奇特之處更在於一塊完整的石頭無論春夏秋冬,晴日雨天,總是一半乾,一半溼,界限非常分明,所以以“陰陽”呼之。屏風兩旁有石獅守護。石獅雖表面粗陋,但形狀奇特。一來石獅呈立狀。大凡世間,臥獅易尋,立獅少見。誰見過前爪上舉的立獅呢?二來一頭獅子被整齊削去半邊。傳說這東西不聽話,跑到對面周公山踐踏麥地,被人砍削,回來即成此狀。不經之談難以解釋真正緣由,留下更多難解之謎吧。
邁過屏風,一條幽長的石道向前延伸,柳暗花明之感讓你心胸豁然開朗起來。來到了傳說中只有僧人才能進入的皇家茶園走廊。走在古樸斑駁的古石道上,天氣也黯淡了下來,一種幽深神秘的感覺油然而生……
暢遊在古石道上,思緒回放到上千年僧人送茶的神秘情景,神聖的貢茶用神秘的什物裝著在木然的僧人手中傳遞,送往遙遠的皇宮。是皇帝喝還是皇后妃子們飲?!人們不得而知,也不知是否真能達到遙遠的皇宮?思緒還沒轉回,又被石道旁的一口神秘的古井吸引。
這口古井就是著名的甘露蒙泉井,傳說為甘露大師取水之處。“井內鬥水,雨不盈,旱不涸,後人蓋之以石。遊者虔禮,揭石取水烹茶,則有異香;若擅自揭取,雖晴日即大雨雲。”傳說此井為茶祖吳理真修道成,化身入井,其徒追求之,至井底,得石像與僧肖。今山所奉甘露大師也。井水清甘,烹茶極佳。現在蒙泉井側有幾碑題字,字也寫得不錯。此井身居高位,也居然有泉水傾流,而且不涸不盈,沃育仙茶,千年不枯,又怎不令人稱奇!
再次來到神秘悠遠的蒙頂山(2)
蒙泉井往前不到百步就到了久享盛名的皇茶園。皇茶園最初是甘露大師種茶之處。七株仙茶,不枯不長。後因入貢闢為皇茶園,傳有###巡山,凡人不得靠近。
走過皇茶園,沿蜿蜒的石級繼續往前,遠遠望去,五峰之一的妣羅峰(現為###峰)上有一石殿,即甘露石室。面積約12平方米。相傳此地為甘露大師結廬之處。石室乃全石結構,梁、壁、拱、蓋,全部用石料砌成。雖不宏大,但有奇特之處,晴天常有陽光從石瓦中照進,雨天卻不會有雨水沁入,即使滂沱大雨室內也非常乾燥。居於高頂,大風大雨,巋然不動,成為大師之豐碑。
我在古樸的石室前徘徊,環顧四周,極目遠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