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債賭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慣的同時,要特別注重第一次。
美國著名教育家曼恩說:“習慣彷彿像一根纜繩,我們每天給它纏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會變得牢不可破。”試想,如果繩索在一開始的時候就沒有纏好,即使你再纏上100道繩索,也只能越纏越歪。因此,要先打好基礎,注重第一次或前幾次良好行為出現後的鼓勵和強化,以及不良行為出現的教育與矯正。這樣,在每天纏上新的“繩索”的時候,習慣就會變得牢不可破。
習慣培養要特別重視孩子第一次出現的行為。比方說,小孩第一次罵人的時候,他就特別注意看大人的反應,大人這個時候千萬千萬別笑,如果你笑,還誇他“孩子真聰明,嘴巴真巧”,這孩子第二次還罵,而且會罵得更厲害。小孩子並不知道他的行為的後果,他只關心大人的反應。所以對孩子的第一次罵人,最好的反應就是不理他,沒有一個人理他,冷淡他,讓孩子自討沒趣,他就會明白:“這不是好事情,別人都不喜歡。”以後也就不會故意去強化這種行為了。
教育家陳鶴琴對此曾有過精彩論述,他認為:“無論什麼事,第一次做得好,第二次就容易做得好;第一次做錯,第二次就容易做錯。兒童種種壞的習慣,都是由於開始學的時候,他們的教師或父母沒有留意去指導他們的緣故,以致後來一誤再誤,成為第二天性;所以要把小孩子教得好,必定要在第一次的時候教好。所以,對於第一次的動作,做父母和教師的要格外留意指導,以免錯誤。”
txt小說上傳分享
讓孩子親身體驗
教育不是說出來的,是做出來的,實踐出真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親身經歷過,孩子才能從中獲得切身的體會,使之真正成為自己的經驗。
在體驗教育上,中西方教育方法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一些中國的家長對孩子過於關心,生怕各種意外和疾病,生怕孩子吃苦,他們願意為孩子付出一切,認為多替孩子做一些,孩子就少辛苦一些。但是他們沒有意識到,“錯誤的體驗”後獲得的記憶更為強烈,感受也更為深刻。讓孩子自己去體驗,是一種最見成效的教育方法。
洛克就強調兒童學習中的兩個習慣:熱愛求知和實地觀察、親身體驗。當然,教育在於引導。在習慣的培養當中,要有些快樂的事情,讓孩子在體驗中快樂成長。另一方面,我們要培養好習慣,也一定要讓孩子體驗到壞習慣的醜陋,不能容忍。
8歲的劉強上學時常常忘記帶午飯,每當此時,他就打電話來要求媽媽到學校給自己送飯。劉強的媽媽是一位會計師,工作很繁忙,劉強的壞習慣使得她經常被打斷工作不說,也耽誤了時間。
為此,媽媽多次找劉強談話,但無論是苦口婆心講道理,還是氣極了打罵,收效都微乎其微。劉強照舊記不住帶飯。後來,媽媽聽從了專家的建議,決定讓孩子體驗一下不帶飯的感受。於是,媽媽找到劉強談話,認真地告訴他:“劉強,媽媽覺得你已經長大了,有能力為自己的事情負責。媽媽工作很忙,不能總是給你送飯到學校。如果你下次還是忘記帶飯,你應該自己對此負責。”
劉強答應得很痛快。但是第二天,劉強還是忘記帶午飯了,他習慣性地又給媽媽打電話:“媽媽,我忘記帶飯了,你給我帶來好嗎?要不我就得餓肚子了。”
媽媽說:“我們已經說過了,劉強。你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媽媽很忙,沒空過去給你送飯。”
劉強繼續跟媽媽磨,但是這次媽媽很堅定。她很和藹但堅決地拒絕了劉強的要求。
劉強沒辦法,只好餓著肚子。整整一個下午,劉強都在忍受飢餓的折磨。
晚上回到家的劉強很是生氣,媽媽決定不安慰他,讓他自己好好想想,體驗到自己因不帶午飯而飢腸轆轆的滋味。劉強雖然不是很開心,但在以後,媽媽發現,劉強真的很少再忘記帶午飯了。
讓孩子從自己的錯誤中直接體驗到後果,父母不對此加以評論和指責,效果會更好。
每天早上如何讓孩子起床,相信這是大多數父母的煩惱。大多數孩子都有賴床的毛病,父母總是一次次地催促孩子起床上學,他們或者溫柔喚醒,或者直接掀開孩子的被子,逼迫他們“起床、刷牙去”。孩子滿腹牢騷,他們討厭父母打擾他們的睡眠、破壞他們的美夢,父母也不厭其煩,早起的好心情可能就在這吵吵鬧鬧中失去了。
8歲的埃米莉喜歡睡懶覺。每天,她都希望在床上多呆幾分鐘,而這幾分鐘總是一拖再拖,直到誤點。對此,媽媽有時會發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