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會有感覺吃虧了的階段,也總會有暗暗竊喜佔了便宜的時候。就在這算計著吃虧和佔便宜的時間裡,時間飛逝,等再回頭看,那些吃過的虧其實都是今後的便宜,而那些佔過的便宜也總會以同種或變種的方式讓你吃了虧,應了那句話“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主人公杜拉拉的經歷如同每個外企人的鏡子,照到過自私自利,也照到過用心努力。與老闆周旋升職加薪,與同事平衡利益關係,還有偷偷摸摸的辦公室戀情和曖昧模糊的三角關係,那些典型的辦公室行為讓你恍惚覺得杜拉拉就是你身邊走馬燈輪換過的同事張三李四王二麻子,從這個角度來講作者李可是有生活且高於生活的。那些堆砌的文字裡透露出辦公室裡的微妙遊戲規則,還有集體有意識與集體無意識。書中爆料作者李可本人有十餘年外企工作經歷,做過銷售助理、行政經理、人事經理等,評價銷售和人事工作是企業裡不錯的兩種職業選擇,我也有同樣的感受。我做過的工作種類也很多:客戶服務,市場推廣,質量管理,銷售,培訓,招募……甚至還涉及過一點點系統開發。同樣感覺銷售和人事工作是企業特別好的兩個平臺,一個是“對外鬥爭”,一個是“對內鬥爭”。雖然鬥爭的方向各為不同,但需要的耐心、信心和決心是不相上下的。當然除了這些正面的詞語外,還有一些詞不那麼美好,但確實真實存在於外企生活中,比如“勾心鬥角”“利益集團”“死對頭”“幹掉”“陷害”“穿小鞋”“孤立”“排擠”……怎麼想著想著比美好的詞蹦出來的都多?
外企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至少在我大學畢業前後那幾年非常讓人豔羨,那些所謂有才能和有智慧的人紛紛希望進入跨國企業工作,似乎進入外企是自我最大化的一種體現。說實話,在那個時期確實是這樣,雖然賺的沒有想象的多,但每天出入最高檔的寫字樓,和一幫噴著GUCCI香水,穿著ARMANI套裝的精英們一起出入高檔場所確實能滿足初出茅廬的我們極大虛榮心,好似整個世界都是我的了。對於那些進入了國企或什麼研究機構、事業單位的同學朋友簡直無話可說,因為他們根本就不知道什麼叫INTERNATIONAL。當然隨著自己慢慢地成熟長大,也隨著社會的變遷,當大多數人都知道那些低調工作生活在國企事業單位的人雖然長相很LOCAL,但實際拿著比INTERNATIONAL更INTERNATIONAL的薪水後,人們終於明白所謂外企終究是資本主義制度下的榨汁機,想從那裡多拿一塊錢,你就得多脫一層皮。這天底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漂亮的外表下總是藏著難以名狀的痛苦,而不那麼美麗的屁股下,沒準坐著一個金礦。誰都別嫉妒誰,誰也別瞧不起誰,爭到死,人人都是一掊灰。
當然灰歸灰,咱沒變成灰之前還是得認真地活著啊,所以這本《杜拉拉昇職記》仍還是值得一看,即便你暫時沒碰到書中提及的問題,但本著防微杜漸的心理也是值得看一下的。所謂要看到更高,你必須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嘛!
杜拉拉的“Organization Awareness”
杜拉拉的“Organization Awareness”
written by初學者
看完了《杜拉拉昇職記》,一本很輕鬆、流暢而有啟發的書,有淡淡的白領氣。上週地鐵裡連續三天都看到不同的女孩在看這本書,可見這本書目前還在快速擴散階段。
在外企工作這麼多年,還是第一次看一本這樣輕鬆自然的書,作者是很有經驗的,難得的是沒有用那種過來人的口吻教育別人。選擇杜拉拉這麼一個倔牛似的可愛女子做線索,讓小說在一種溫和有人情味的氣氛中,瀏覽到了外企生活的圖景。甚至幾個地域的選擇可以作為一種隱喻,比如,廣州的出身暗示了“平民”身份,主場景在上海對得起上海這個以外企打工為主流生存的城市,後來派來的羅傑來自新加坡,都很符合多數人的經驗。
用外企的話講,作者很會講故事,把外企生存的“know…how”很自然地帶了出來,很有操作手冊的意味,就是混跡多年的老鳥,有時也會發現值得提醒的角度。拋開一般評論所提到的拉拉勤奮、溝通能力、處事態度等方面,其實這本書給人最大的提醒在於讓人意識“Organization Awareness”的重要性,這幾乎是一個企業生存中無止境的學問。權且把這個詞翻譯成“組織嗅覺”吧,它往往體現為一種對組織變化的理解力和預測能力。
這個詞解釋起來,不免要回到小說裡面的好多“情勢分析”,比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