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第3/4頁)
交通工具類:滄海一葉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及究竟是哪條河流流過。從尼羅河流域飄來的旋律,就決不會被我們聽錯,誤認為是從伏爾加河和頓河流域飄來的旋律。
趙:用世界的水系來劃分世界各地的音樂也是音樂地理學的中心思想。
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協奏曲、鋼琴協奏曲的旋律,之所以不同於莫扎特小提琴協奏曲、鋼琴協奏曲的旋律,我們不妨到自然地理學去尋找原因。伏爾加河、頓河和涅瓦河流域的地形、地貌、氣候同多瑙河流域地形、地貌、氣候的差異,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柴可夫斯基的旋律同莫扎特的旋律之間的差異。
當我第一次踏上德奧國土,看到那裡的自然景觀,我覺得很熟悉,一點也不陌生,因為三十多年,我一直同莫扎特、貝多芬、舒伯特……的“音樂風景”相處在一起。我是先從德奧“音樂風景”熟悉多瑙河、萊茵河和易北河流域的地形、地貌、植被、氣候和天空的……
周:有“音樂風景”,當然就有“繪畫風景”。這是同一個風景的兩個側面,也是文化地理的兩個分支。我們應當談談18世紀的歐洲風景畫同莫扎特音樂的內在關係和氣質上的相通。可以說,18世紀歐洲風景畫是凝固在畫布上的莫扎特音樂。
趙:你提出了一個###的課題,在這兩者之間,的確有可比較處。18世紀的歐洲文化地理有個很奇特的現象:音樂風景幾乎被多瑙河、萊茵河和易北河流域壟斷了;而繪畫風景則被法、英、比、荷獨霸。
英國的庚斯博羅(1727—1788),比莫扎特大29歲,是“繪畫風景”的莫扎特,令我敬佩。他是一位風景畫家,大自然——雲彩變幻的天空,被風吹動的樹梢,薄霧的籠罩……是他熱戀的永恆的“情人”。我忘不了他的《康納特的樹林》、《杰特赫姆谷地風景》和《飲馬場》。
一個莫扎特的發燒友同樣會對這些風景畫發燒。我本人則是在同一時期(1958—1960)同時對這兩種風景語言發生極大興趣的。光愛莫扎特,不愛庚斯博羅的人是沒有的。這兩種風景都是18世紀歐洲精神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
周:據我所知,庚斯博羅還是位很傑出的肖像畫家。他著重描繪衣服的優美和手勢姿態的風雅,當然還有人物的性格、意志、情感和智慧。他喜愛用冷的調子。
那麼,作為庚斯博羅的偉大同時代人,莫扎特除了是位“音樂風景畫家”外,他也是一位“音樂肖像畫家”嗎?
趙:是的,莫扎特也是18世紀一位偉大的“音樂肖像畫家”。在他的歌劇裡,他把人世間的每種人物的個性、喜悅、悲哀、惆悵、絕望、孤獨、期望、恐懼和壓抑……都刻畫了出來。他是根據他的全部生活經驗、積累來從事歌劇創作的。
在論述他的歌劇藝術的時候,我們還要專門討論他的“肖像畫”的成就。是的,他善於刻畫人類的內心和人類的靈魂狀態。
一個偉大音樂家,永遠是將“音樂風景畫家”和“音樂肖像畫家”集於一身的人。當然,在風景和人物肖像的背後還有對造物主的敬畏。
所以莫扎特一生創作的物件永遠是:大自然?人?造物主。(Nature?Man?God)
周:正因為這樣,所以他的作品恆有一種神聖的如銀鈴般的純淨風格。
。。
莫扎特音樂的絕對和諧與絕對美
莫扎特音樂的絕對和諧與絕對美
天鵝或雄鷹——莫扎特或貝多芬:誰更偉大些?
周:莫扎特是個短命天才,應驗了中國一句古話:“甘井先竭”。他的第一部交響曲是9歲時候寫的;11歲寫下了第一部清唱劇;12歲完成了第一部歌劇。這是怎樣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天才!天才是造物主一次性給定的,絕不是後天刻苦學來的,儘管莫扎特自己承認沒有別的人像他那樣對作曲研究下過一番狠功夫。
貝多芬的壽命是57歲,比莫扎特多活了22年。如果莫扎特也能活到貝多芬的年紀,估計會寫出一千多部作品。可是貝多芬的作品總數僅為三百多首,是莫扎特的一半。
莫扎特死後不久,維也納有位作曲家便說過這樣一句話:“這樣一位大天才早逝的確是件憾事。不過對於我們卻又是件好事,因為要是他活得長些,也許我們這些作曲的人就會賺不到半片面包,活活餓死。”是的,曲子都會被他一個人寫盡,寫完。僅這一點,我看莫扎特就比貝多芬偉大些。
趙:很抱歉,我不能同意你的判斷。至少是不完全同意。
首先,我不同意這類兩者必居其一的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