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鴻一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光的。現代人沒有了娶妾的權利,所以弗洛伊德說,人類社會的歷史就是一部人的性自由不斷被剝奪和被限制的歷史。所以,現代社會中“偷”性不改的男人,因為許多見不得光的“偷”,而弄出無數悲劇出來。由此可見,小老婆還是有“好處”的,至少可以減少一些見不得光的“偷”。可現代人就是不承認,說什麼,愛是自私的,一個人只能愛一個。說這種話的人,其實忘記了“愛屋及烏”這個成語,他所謂的“愛”,其實只是“性”。
以上皆為戲說,不要當真。但客觀地講,小老婆的“好處”,早在三千年前,先民就總結出來了,並且形成了“禮制”,其核心內容就是媵嫁婚制度。
這首《江有汜》的小詩,就是媵嫁婚的反映。
媵嫁婚,說的通俗一點,就是姊妹共嫁一夫。《春秋公羊傳》說,諸侯一娶九女,二國往媵之,以侄娣從,說的這是這種婚。“九”是陽數,非實指,但言其多。
此詩以一個媵的口氣,以“江有汜”起興,反覆申述,不讓我陪嫁,你會後悔的。
然而,圍繞著這首詩,三千年來分歧太多太大了。
一種認為,此詩寫的是婦人遭遺棄後的哀訴。持這種觀點的人太多,尤以現代人居多。一種認為,這是寫媵女不得從嫁而怨也。《毛詩序》就持這種觀點:“《江有汜》,美媵也。勤而無怨,嫡能悔過也。文王之時,江沱之閒,有嫡不以其媵備數。媵遇勞而無怨,嫡亦自悔也。”鄭箋還認為:“嫡有所思而為之,既覺自悔而歌,歌者言其悔過以自解說也。”還有一種認為,這是被“踹”男子之怨恨。屈萬里《詩經詮釋》就執這樣一說。此外還有很多種理解,但太離譜了,不說也罷。
圍繞著這首詩的紛爭也一直沒有斷過。曾有過一次頗有意思的大腕級對話,發生在朱子與客人之間,《朱子語類》載:器之問《江有汜》序“勤而無怨”之說。曰:“便是序不可信如此。詩序自是兩三人作。今但信詩不必信序。只看詩中說‘不我以’,‘不我過’,‘不我與’,便自見得不與同去之意, 安得‘勤而無怨’之意?”因問器之:“此詩,《召南》詩。如何公方看《周南》,便又說《召南》?讀書且要逐處沉潛,次第理會,不要班班剝剝,指東摘西,都不濟事。若能沉潛專一看得文字,只此便是治心養性之法。”
由此可見,不信《毛詩序》的觀點由來已久。這裡,一個提出要不信詩序,一個則要讀書之法擋了回去,似乎沒有結果,卻看出了朱子對毛詩說的認同。客人本意請教探討,不想朱子不屑與之討論,這裡面也透露出朱子關於讀書解詩之法:“讀書且虛心去看,未要自去取捨。且依古人書恁地讀去,久後自然見得義理。解詩,如抱橋柱浴水一般,終是離脫不得鳥獸草木。今在眼前識得底,便可窮究。”
這當然是我們讀詩解詩者值得借鑑的經驗。然而,問題是現代人往往並不虛心,抱著一種“文貴乎得其情而不究其事”的態度,隨心所欲,因而才讀出了棄婦、怨婦的影子。
讀《詩經》,其實有一個很好的參照物,首先就是要問,就是考慮自己這樣理解合不合乎當時的社會情境和人們的思想觀念。其次,要想一想,按照這樣理解,三千年前的貴族君子能否用於教化,或宴飲,或出使應對,或……一句話,是否反映的是當時貴族君子之志。
如果以今例古,那麼我們就感覺到詩中的這個女子,對於做小老婆似乎情有獨鍾,由是也延生出做小老婆在經濟上、社會地位上的種種好處來。而不管《詩經》時代,作為陪嫁的媵,首先得斷了自己正經嫁人的念頭。就人性而言,誰願意捨棄堂堂正正的大老婆不做而去爭做小老婆呢?如果因為家境貧困倒也可以理解,但貴族人家的女子,總不至於如此吧。在貴族家庭,做媵的女子一般是在八歲時就“備數”了,就是說差不多明確身份了。而突然到了時候卻不讓她從嫁,這裡面自然有一種委屈。但從《江有汜》中的女子口氣來看,她並非因此而哭天搶地,相反卻頗有預見似的反覆申述:你會後悔的,到時候只怕沒有後悔藥可吃。“其後也悔”、“其後也處”、“其嘯也歌”。聽了她這樣的表述,反倒覺得這女子特可愛,到時候你去尋後悔藥吧,到時候你一個人去苦惱吧,到時候你長歌當哭吧。
江有汜:小老婆的好處(2)
這種預見,並不是女子因賭氣而胡亂自道,相反,是有著深厚的禮制文化背景的。這三句詩其實就道出了讓她去做小老婆的好處。
好處在哪裡呢?詩中雖然沒有明說,可是我們從當時媵婚制的設立的初衷上便可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