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鴻一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有女同車:鄭國的國人是多麼的勢利眼呀(1)
有女同車,顏如舜華。將翱將翔,佩玉瓊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行,顏如舜英。將翱將翔,佩玉將將。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鄭風·有女同車
姜家出美女,這幾乎是《詩經》時代公認的事實。
姜家財大勢大,是春秋時代的大國,這也是人們公認的事實。
魯、衛、宋、晉、鄭等國都以能娶到姜家美女為幸事,甚至有詩言道:“豈其娶妻,必齊之姜。”前往求親的車隊也在姜家門口排起了長隊,然而,偏偏有一個青年不買賬。
他就是鄭國的公子忽。公子忽是鄭莊公的長子。莊公在位的時候,把弟弟段趕到共做寓公去了,開始尋求諸侯國中的小霸地位,因而跟周天子發生了矛盾。平王開始想辦法削奪莊公在朝中的職權。他先是起用了虢公忌父,與莊公平起平坐,引起了莊公的不滿。莊公便質問天子是不是準備以虢公來取代自己,但這時的周天子還不太敢一下子得罪莊公,許多方面還得依靠鄭國的支援,為了平息莊公的憤怒,平王推卻說沒有這回事,竟然把王子狐打發到鄭國去,鄭國也把公子忽送到天子身邊,相互之間交換人質,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周鄭交質”。周平王死後,桓王即位,直接讓虢公輔政。於是周鄭交惡。
後來北戎伐齊,齊國派人到鄭國求援,鄭國便派太子忽帥軍救齊,大獲全勝。齊侯便想把女兒文姜嫁給太子忽。沒想到,齊侯先後兩次提出要求,兩次都被太子忽拒絕了。《左傳》還記載,有人問太子忽拒絕的緣故,忽前後的理由都不一樣。第一次是說,人各有偶,齊是大國,不適合我。太子忽還引用了《詩經》中的一句“自求多福”的詩,意思是,大國是靠不住的,要想求福只有靠自己。第二次又說,就算齊國沒有這次戰爭,我都不敢娶齊國的女兒,更何況我這是奉君命前來解齊國之危,如果我娶了齊女回國,那是靠軍隊的力量來與齊國通婚的,老百姓會怎麼說我呢?
《左傳》桓公十一年,鄭莊公死,太子忽即位,稱昭公。可是不到三個月,他的弟弟公子突與鄭相祭仲在宋國的縱容與支援下,把昭公趕到了衛國,公子突即位稱厲公。此時,周王室也發生了“王子頹之亂”,把周惠王趕下了臺。鄭厲公站在惠王一邊,在櫟地接待了惠王,並協助周惠王平定了“子頹之亂”。周惠王因厲公勤王有功,又把以前收回的虎牢以東地方重新給了鄭國。周鄭關係隨之緩和。鄭厲公不願做祭仲之傀儡,企圖謀害祭仲,結果發生了那件著名的“人盡可夫”的洩密事件,被祭仲趕到了蔡國。昭公又被召回當國君。昭公以高渠彌為卿,高渠彌數諫昭公不聽,就殺昭公。昭公就是公子忽,他死後,鄭國出現了兩個國君,厲公與子嬰同時存在。直到公元前680年 鄭厲公得到當時鄭相傅瑕支援,殺子嬰,厲公復國,深知權臣禍國,又殺了傅瑕,自己獨立執政,至此鄭國四公子奪權之爭平息下來。
四公子之亂,國人深受其苦。於是便有人作了這首《有女同車》。意在諷刺昭公即公子忽,當年要是娶了姜家的美女,不就有了大國作靠山,就不至於身死如此之快了。
公子忽不娶齊女,應該說是合禮的,周禮有規定,君子一娶。在此之前,即《左傳》隱公八年,公子忽已經娶了陳國的美女陳媯。但由於婚禮的過程中,是“先配而後祖”,時人認為“非禮,何以能育?”因而,大概沒有生育。再娶姜家美女也是可以的。但公子忽偏偏不娶齊女,其中的原因也許正如他自己所說的,不想借大國之力,有那種自力更生自求多福的男子漢氣概。國人的諷刺也許在於同情他的遭遇。但無論如何,公子忽沒有迎娶的這個文姜,實實算不上有德,還“德音不忘”。文姜的故事,春秋時代人人皆知。
文姜是齊僖公之女,齊襄公之妹,然而,兩兄妹竟然長達十數年時間通姦,即便後來嫁給了魯桓公,文姜仍然想盡辦法與其兄偷情。這段“豔事”,《詩經》中有詩專門唱過,就是那首齊風中的《載驅》。
。 想看書來
有女同車:鄭國的國人是多麼的勢利眼呀(2)
我以為,極有可能是,公子忽在帥軍幫助齊國之時,就聽說了文姜這兩兄妹之間的“豔事”,而不願意戴綠帽子,故而藉口“自求多福”而堅決拒絕了。公子忽不娶文姜,應該是明智的,至少他沒有落到魯桓公的那種下場。
《有女同車》寫的是婚禮的場面。有人認為,這場婚禮前面是寫公子忽娶陳女媯氏,“顏如舜華,將翱將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