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鴻一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到英國當起《時代雜誌》�me)的記者。 我在倫敦近郊找到一個住處,租屋有個雜草叢生的小小花園,為了把它清理幹 淨,先是搬走了好幾桶很“脆弱”的混凝土,載來一車徹底腐化過的堆肥。鋪 了一條石砌小徑通到早晨陽光會曬到的地方,在那兒放了一張長凳。另一處陽 光照耀之處,我做了一個約十分之一坪的苗圃。這只是塊迷你農地,完全不像 老家那六十畝的農場,不過它是我自己的。
撇開多雲的天氣不說,我關心跟英國有關的每件事,也交了很多朋友,但 不久我便得了思鄉病。不是想念維吉尼亞,而是想念“土產”。我的菜圃太 小,沒辦法栽種所有喜歡的蔬菜。我試過幾間賣全食物(raw food)的商店, 還有所謂的“盒裝計劃”(每週派送一次食物箱),但全讓我失望。這些有機產 品通常枯萎、無味,而且還是進口的。我搭地鐵去倫敦著名的街道市集(street market),在那之前不久,才有來自肯特郡(素有“英格蘭後花園”之稱)的 特色土產,但他們賣的大部分是丹麥辣椒、以色列番茄還有T恤。
進口蔬果無法跟本地產相比。我好想吃當季的成熟草莓、新鮮蘆筍,以及 傳統的蘋果,而不是遠渡重洋,尚未成熟的青苹 果,或者淡而無味的紅鈴(Red Delicious)蘋果。因為極度渴望好 產品,我於是在家附近,成立倫敦第一個農夫市集。當天,英國農業部長來搖 響開幕鈴,查爾斯王子(他是個熱衷有機農業的農夫)也送來祝賀信,各大報 紙與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皆有報道。這些在市集裡大聲叫賣的農夫, 有很多不曾零售過農產品。因為反映很好,到了九月時,我又開了兩個市集。 二○○○年時,我辭掉原來的工作(當時我是美國駐英大使的演講稿撰寫人),以便成 立更多的農夫市集。
致力當個素食者的多年後,我重新開始吃魚,部分理由是我有很優質的魚 販,但更主要是因專家說吃魚有益健康。一九九九年有本了不起的書《馬鈴薯 勝過百憂解》(Potatoes Not Prozac),說服我重新吃蛋,減少果汁、蜂蜜及白 麵粉的量。我很快地覺得身體好多了,需要小一號的新衣服。不過我還是算 胖,且擔心肉、奶油和蛋,會讓我心臟病復發。
沒想到是農夫市集救了我。門口臺階上就有真正的食物,好像回到家裡一 樣,而且更好,這裡有我沒嘗過的新食物:牛肉乾、豬肉餡餅、澆在水果上的 奶油。突然間,除了買橄欖油、鷹嘴豆與巧克力,我不再上超市。為了出版農 夫市集食譜,我得吃牛肉、羊肉、豬肉、家禽肉,甚至兔肉。就在我用烤雞、 培根與|乳酪,取代米與豆子時,體重一磅磅融化了; 免疫力也變好了。 現在已經很清楚了,我的身體是因為耗盡蛋白質、飽和 脂肪、魚油,以及維生素A、B、D。這些營養素的優點是,蛋白質和魚 幫助你保持苗條,維生素B群和魚避免憂鬱,維生素A幫助消化,而飽和脂肪 可加強免疫力。過去我當然對這些一無所知,只知道我吃愈多的魚、肉、奶 蛋,感覺愈好。重建了健康與好心情後,我很驚訝地發現:人類不是天生的素 食者,也沒有任何一個傳統文化嚴格奉行素食。
人類是雜食動物,意思是我們吃從葉子、水果到肉與蛋的每一種食物。從 解剖學來看,我們是草食動物與肉食動物的混種,有平坦的臼齒咀嚼蔬菜, 尖銳的牙齒把肉撕開。我們的消化道不短(狗)也不長(牛),長度介在中 間。世界各地的雜食動物,因地而異吃著不同的食物。但|乳牛(草)或老虎 (肉)的晚餐,卻是走到哪都一樣。
約三百萬年前,我們吃的大部分是動物性食物,佔總熱量來源的比例遠勝 於今日。早期人類對骨髓、腦、魚和器官的肉有特別的喜好,因為髓質含有 單元不飽和脂肪,腦子富含多不飽和脂肪,魚是維生所需的ω3(omega?3) 脂肪唯一的來源,而肝臟裡有大量的鐵與維生素。
這些對食物的偏好影響深遠,讓我們轉為人屬智人種(Homo sapiens):
▲虹橋▲書吧▲BOOK。HQDOOR。COM▲
第12節:查爾斯王子也來祝賀(2)
會思考的大猩猩。我們的腦子佔體重比例比其他所有的動物都大。我們的腦子 快速地變大,很輕易就勝過許多吃素的靈長類,西北大學人類學教授威廉·李 奧納德(William Leonard)說:“在人類還不具備高熱量、高營養的飲食特色 前,腦子是不太可能增大的。”靈長類有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