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受約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通先生為什麼一生鍾愛他的“江村”情結時,似乎有了結論。
第2節“天下第一鎮”
說吳江,欲想繞開盛澤是萬萬不可能的事,因為吳江的歷史和吳江的多半聲譽是盛澤給予的。君不知,在明清之際,盛澤曾與蘇州、杭州、湖州齊名多時,號稱中國“四大綢都”之一,且盛澤地處這三大名州之中央,故而更被商賈美譽為“四都之都”。
盛澤現在是吳江的一個鎮,近靠浙江的嘉興、湖州。盛澤的名字從字面上理解便可知初始的當地景況。吳江有澤國之稱,蘇州也有澤國之稱,盛澤大概是澤國之“澤國”也。與盛澤相近的一個地方叫震澤,也是古時的名城之一,吳江設縣後縣府很長時間都在震澤。盛澤與震澤乃太湖東岸一帶最著名的古城鎮,曾經在歷史上風光多時。相比震澤,盛澤少一些政治色彩而更多的是商氣和人氣。據《盛澤志》上講,盛澤之所以稱“盛澤”,是因為在三國時代,孫權手下有位司馬叫盛斌在此屯兵,因此而得名。
說到盛澤,我這個蘇州常熟人,自然多了一份情感,因為盛澤有位大才女叫柳如的嫁給了我的鄰居、大文學家錢謙益。錢柳的結合堪稱“開放愛情之經典”。
盛澤才女柳如是原名楊愛,是當地的絕色佳人,幼年因家貧被賣到盛澤鎮上的歸家院名妓徐佛家當養女。受徐的教養,柳學詩作畫,才情顯露。成人後她改姓為柳,字如是。由於歲月滄桑,柳如是流落青樓。但柳性情開放,行為獨立,具有強烈的反抗與叛逆精神。明滅清興時,她與復社、東林黨人交往甚密,並經常女扮男裝,與諸文人縱談時勢,詩歌唱和。這期間她認識了大文學家、常熟豪門錢謙益,並一見鍾情,結成秦晉之好。柳比錢小二三十歲,又是青樓出身,但這對情侶以鮮明而不屈的反叛精神,結為夫妻,且將婚事辦得異想天開——一起乘船搞了一個“旅遊結婚”,驚得當地俗人目瞪口呆。明朝徹底亡滅後,柳勸丈夫錢謙益在刀、繩、水三種死法中選一項結束生命,以抗清朝統治。錢有難色,柳憤而投河自盡未遂。錢謙益歸順清朝後因得不到重用和別人的猜忌,最後鬱郁而死。錢氏家庭這時做了一件非常缺德的事:逼罵柳如是退出錢門,一代烈女、名媛就這樣投繯自盡。柳與錢的愛情和婚姻悲劇,堪稱絕版經典,同時我作為常熟人和錢謙益的鄰居,似乎內心對盛澤的絕代佳人和曠世才女有一份深深的歉意……
第21章吳江的金木水火土(9)
還是言歸正傳。
關於盛澤,小時候我就隨大人們搖櫓划船或乘烏篷小舟來過此地,記得那時途經一座白龍橋時,便見過鐫刻在石拱柱上的這副對聯。兒時不懂,今復讀此聯,乃百感萬嘆:風送萬機聲,莫道眾擎猶易舉;
晴翻千尺浪,好從飲水更思源。兒時常聽奶奶教訓同族的女兒家時,會脫口一句話:“儂個小細娘,想標緻,就嫁到盛澤去!”那時我只知盛澤是個美麗的地方,卻並不甚瞭解身臨其境“風送萬機聲”的特殊性。自七八十年代起的一二十年間,甚至到了今天,在蘇州老家一帶,這種“風送萬機聲”的景象仍然在這片土地上盛行,這也是為什麼蘇州繁榮和百姓富庶的原因之一。我的父老鄉親在二三十年前曾經為了爭取溫飽,� 盛澤風光
他們除了種好一畝三分的承包地外,家家戶戶做起了紡紗織布的作坊式工業致富之夢,後來大家都進入小康後仍然沒有丟下織布機而更加顯示了蘇州百姓那種富而不滿足的勤奮與崇高的品質。
盛澤之“盛”是註定的,因為它所處的地域太優越了:北靠太湖,南鄰浙江的嘉湖沃地。這裡沃野平展,阡陌縱橫,湖蕩密佈,河道四通八達,氣候溫和又雨量豐沛,古時就是蠶桑之地。據說五千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種桑養蠶,紡絲織布。到唐代時,這裡的絲織業已初具規模。《姑蘇志》載:“綾,諸縣皆有之,而吳江為盛。”而“吳江之盛”中盛澤為“最盛之地”。晚唐詩人陸龜蒙有詩曰:“盡趁晴明修網架,每和煙雨掉繅車。”到了明朝中葉,隨著東南沿海的開發,蘇杭地區成為中國經濟中心,其商事日益繁榮,絲綢貿易尤為興盛。作為蘇杭中心地帶的盛澤更是獨顯風情,形成了“水鄉成一市,羅綺走中原”的盛況。明代大文學家馮夢龍在《醒世恆言》是這樣來描繪當時的盛澤的:“那市上兩岸綢絲牙行約有千百餘家,遠近村坊織成綢匹,俱到此上市。四方商賈來收買的蜂攢蟻集,挨擠不開,路途無佇足之隙,乃出產錦繡之鄉,積聚綾羅之地。”自此起,迄今五百年間,雖世事變遷,歷經盛衰,然盛澤的絲綢始終閃閃發光,名揚天下。從史書上得悉,盛澤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