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受約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展很有意思:在它之前,有個黃溪市,明代時的黃溪市的絲綢交易十分興旺,當時盛澤還只是一個青草灘,五六十戶居民;到了嘉靖年間,盛澤的絲綢業迅速發展,這個後起之秀藉助水運交通優勢,沒多少時間就將近鄰黃溪弱化成屬下的一個村落;之後盛澤鎮與浙江嘉興間曾冒出個新杭市,該市管轄“東南90裡,居民千家成市”,然而由於盛澤依靠欣欣向榮的絲綢生產與貿易,最後又將新杭市淘汰至銷聲匿跡……
“先蠶廟裡劇登場,男釋耕耘女罷桑,只為今朝逢小滿,萬人空巷鬥新妝。”這是文人對當時盛澤的先蠶祠“戲劇節”盛況的描述,這樣的讚美與白描,在我們熟悉的茅盾小說中也能多處找到。
盛澤之盛,可以從現在仍留下的一些景物中尋覓到。比如鎮東的那座氣度非凡的“先蠶祠”,不說其門樓高聳、飛簷昂角、三門並立之勢,單內設的二層大戲臺和那前面的可容萬人觀戲的廣場,你便可知當年盛澤之盛。據說每年小滿時節到來時,當地就要為“蠶神”唱三天大戲,且請的皆是江南名戲班。“就像現在央視的‘同一首歌’差不多。”盛澤的一位朋友的老爺爺如此對我說。盛澤之繁榮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它最先創立了“莊面”,即延伸到現在的貿易市場。在我小時的記憶中,我老家的市鎮中,凡賣布賣綢的商店皆稱為“莊面”。這也是從盛澤建立的“絲綢莊面”傳來的,這一點足見其影響之大。盛澤還有一大風景線,是它眾多的“會館”。即使在今天你仍然可見在小鎮上殘留的古會館舊址,據說共有八大會館,它們是金陵、山西、徽寧、寧紹、濟東、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