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受約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州人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蘇州出路何在·
第8章浦東開發衝擊波(3)
蘇州是永遠保住原有的古城文化與古城經濟——那種小橋流水般的自安自得,還是跟上世界的發展潮流,再造蘇州新城·
這是擺在蘇州人民和蘇州領導面前的一個大課題。誰敢破解這個題目,誰或許是歷史的功臣,同樣也有可能是歷史的罪人。因為,早在20世紀80年代國務院就保護蘇州古城歷史風貌有過專門的檔案。在古城裡做文章,不是不可以做,而是你能否做到既保護了古城風貌,又可以讓人放開手腳來幹現代化經濟·這樣的文章也許不是超凡的天才無論如何也做不出的。
蘇州人曾經苦惱了好久。浦東大開發之前,不是沒有人想過在蘇州大做文章,至少也不應該讓自己的那些常熟、張家港、吳江等“子民”們瞧不起嘛!而且自伍子胥建姑蘇城起的2500多年以來,蘇州人一直有一種天然的優越感,認為只有自己才算得上真正的“天堂裡的人”,他們原本也確實滋潤了太多的天堂養分——文化的、歷史的、風物的種種養分。但這種天然的優越感從80年代開始,隨著古城之外的天地間一浪高過一浪的改革開放的潮流湧動與鉅變,蘇州城裡的人感到了壓力,感到了一種實實在在的落後,感到將要失去天堂優勢之後的那種恐慌……
因為——古城空間有限,再做道場,即使請得天下所有的高僧來,也只能念些舊經,無大雅之堂可供世人矚目。深圳可以在荒地上建起世界級新都市,大上海有浦東無邊廣闊的空間,就是常熟、吳江、張家港、崑山這些“子民”也有比你蘇州古城大幾倍、幾十倍的空間發展和開發呀!
蘇州人的壓力和恐慌源於古城的束縛與限制。
必須尋找出路!必須重建一個新蘇州!
這個時候,高德正調到省裡任職,蘇州來了一位風度儒雅的新任的市委書記,他就是王敏生同志。
王敏生在任蘇州市委書記之前是鎮江地區專員,其實他是一位老資格的“蘇州老鄉”。1975年之前,無錫縣還歸蘇州地區管轄,他是無錫縣委書記。鄉鎮企業大發展時期,無錫縣曾經被譽為“華夏第一縣”,其經濟總量和綜合實力在全國縣級單位中名列第一。1989年王敏生任蘇州市委書記。那時的蘇州和全國一樣,正處在一個特殊時期,幹部人心惶惶,不敢幹事。在服從“穩定壓倒一切”的政治需要的同時,王敏生提出了蘇州發展的“穩中求進”思路,後來證明是非常英明和重要的。
2008年8月的一天,我在蘇州古城的一個古色古香的小院裡採訪了王敏生老書記。一口吳語的他回憶當時的蘇州社會情景時說:“我到招待所,卻看不見人。大家很緊張,不敢接待外國人,也不敢接待來談生意的自己人。幹部們都有一個‘怕’字。怕談生意。搞發展被認為是搞*,走歪道和不正之風。我要求市委號召幹部們正確認識‘兩高’(高院、高檢)檔案。又讓紀委和檢察院的同志出面講話,讓幹部們正確認識和區分改革開放中的正常交往與走歪門邪道、搞*及不正之風之間的本質區別,尤其講明什麼是違法亂紀,什麼是*之風,使廣大幹部重新樹立起了對黨和改革開放的信心。同時我們又樹立了幾個典型,如吳江的盛澤鎮和張家港的楊舍鎮等,堅持了發展鄉鎮企業的十大好處……這些都對當時鞏固和推動蘇州經濟起了關鍵性作用。”
“1991年,特大洪水襲擊了我們蘇州,*總書記也親臨蘇州抗洪救災現場,但就是在這樣發生嚴重自然災害的年份,蘇州的經濟仍然很好。1992年,*南巡講話的正式檔案還沒下來時,我就讓人到南京去省委拿影印件回來,及時向幹部們傳達。大家越學小平的講話,心裡越亮堂,幹勁也來了,紛紛表示蘇州不能落後於這一波大發展浪潮。於是我們就尋找發展的載體。這個載體就是現在我們蘇州人常說的一個‘新蘇州’、一個‘洋蘇州’,即古城西側的高新園區和古城東邊的工業園區。蘇州這十幾年的騰飛,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充滿歷史文化魅力的風景如畫的古城老蘇州加兩側的‘新蘇州’和‘洋蘇州’比翼高飛……”在蘇州這塊熱土上工作了34年的王敏生,回憶當年的激情歲月,最後這樣說,“我那一屆市委,完成了經濟模式從內轉外的歷史轉變過程。現在看來,當時我們是做對了。”
一生平和謙遜的王敏生同志沒有說錯。他那一屆蘇州市委不僅是做對了,而且用現在的事實來看,可以說是做得非常出色!因為今天的蘇州,如果沒有東西兩個園區的支撐和拱托,在全球經濟突飛猛進的今天,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