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克陸上公務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大老爺”家。我們叫“大老爺”的人,是祖父的大哥。在許多年以後,我知道大老爺的名字叫劉文淵。在我印象中,他是一個個子很高、腰板筆挺的老人,表情莊嚴。大老爺比祖父年長約20歲,我見到他的時候,他大約已經80歲了。祖父儘管在其六兄弟中社會地位最高,但在大老爺面前則十分恭敬。我後來聽說,大老爺在家中承擔了祖父的督學角色。祖父幼時在鄉里讀書,大老爺對他頗下心力。祖父從家鄉大邑縣安仁鎮到成都考陸軍小學,是大老爺帶著他步行去的。100多里的路程不算近,當祖父走不動的時候,大老爺就背上他。他們兄弟二人感情很深厚。
祖父臨離開成都前,還帶著哥哥和我到賀炳炎將軍家去告別。賀將軍曾是賀龍的部下,在戰爭中失去了右臂,被稱為“獨臂將軍”。我印象中的賀炳炎將軍性格開朗,為人熱情,我們一進門就招呼我和哥哥吃糖。他家似乎是住在軍區中的一座小樓裡,沒有祖父在十七街的住宅那樣的院子。
我還隨祖母去參加過一些婦女界的活動,什麼活動記不清了。嚴格說來,不是記不清,而是從來就沒有搞清楚。有一次惟一記得的一個詞是“董事”,那些婦女們稱祖母為“楊董事”。至於“董事”是什麼意思,我卻全然不明白。大概正因為不明白,而又覺得這個詞很怪異,所以被我記住了。
離開成都以前,令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請來一位師傅到家中製作“葉子菸”。
祖父有吸菸的習慣。他吸的是用菸葉手工卷制而成的、四川人所說的“葉子菸”。大概是估計到北京以後,不大可能再買到已經吸慣了的家鄉的葉子菸,祖父決定請人做一批煙帶到北京去。
一天,家裡請來一個制葉子菸的師傅。他個子不高,駝背,說話聲音沙啞。白天,他在院子裡搭上一個案板,坐在案板旁邊工作;晚上,就住在院子那排平房中的一間屋子裡。他一直在我家忙碌了個把星期。
我覺得好奇,有時就跑到他旁邊,一邊和他聊天,一邊幫他做點下手活,比如去打浸泡菸葉的水。當然,我做這點活,在他看來可能近乎於搗麻煩,只不過不好說罷了。
記得葉子菸的製作過程大約是這樣:把大片的菸葉浸泡溼,使之可以平整地鋪在案板上;剔除菸葉中的粗梗;把比較大片的菸葉切成比較規整的形狀,以便於包卷;在切好的比較規整的菸葉鋪平,塗上點稀稀的漿糊,把一些零碎的菸葉放在方面,然後緊緊地卷裹起來。這樣,一支菸就捲成了。一支菸大約10公分長,直徑公分。我覺得卷制過程很妙的是,每支捲成的煙都是中段略粗,兩頭略細,形狀像我到北方後見到的壓餃子皮的擀麵杖。而捲菸師傅並沒有覺得這有什麼特別妙處,他用沙啞的聲音對我說,捲菸最要緊的地方是把握“鬆緊”,卷鬆了抽起來“跑風”,卷太緊了抽不動。我始終沒有嘗試過抽一抽這種葉子菸,所以沒有體會。
到北京以後,有一次賀龍吸了祖父帶來的這種葉子菸以後,讚不絕口,隨即送來兩箱精製雪茄煙換去祖父的兩箱葉子菸。此事我是聽張師傅講的,沒有聽祖父親口談過。賀龍送來的精製雪茄煙我只見祖父吸過一次,其他的做何用途我就不知道了。
祖父到北京以後一直吸從四川帶來的自制葉子菸。也許是這種煙的力量比較大,我幾乎沒有見到祖父一次完整地吸完一支。他不是那種煙不離口的煙客,通常是吸上幾口就把煙熄掉,一會兒想起來又吸上幾口。他有一根十幾公分長的象牙菸嘴和一根兩尺長的竹煙桿,通常是把煙插到菸嘴或煙桿上吸。那支象牙菸嘴,前幾年被父親送給保定軍校博物館了。祖父年齡更大以後,身體不好,醫生囑其戒菸,他便基本不吸了。偶爾,按祖父的說法“叭上兩口”,也只是一種習慣動作罷了。
1959年暑假期間,祖父、祖母攜帶哥哥和我離開了成都。此一去,祖父、祖母直到去世,就再也沒有回去過。我是在1980年代中才第一次回去,那時距離開成都已經二十多年,我已經過了而立之年了。
天安門看焰火(1)
1959年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10週年國慶,也是我到北京後過的第一個國慶節。
國慶節晚上,天安門廣場放焰火慶祝。祖父帶著我們5個孫輩(哥哥、姐姐、我、兩個弟弟)登上天安門城樓觀看。我們到得比較早,上到城樓上時,來的人還不多。一會兒,走過一個人,很有興趣地看著我們這一群孩子,又撫摸著大弟弟的頭用四川話問祖父:“孫子?”他把“孫”不是念成“sun”而是念成“sen”,是標準的四川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