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克陸上公務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他針對的仍是當時的侯王士人的毛病,他想的仍然是匡正時弊。他致力於呼喚的仍然是一個大道的王國,自然的王國,無為的王國,淳樸的王國。
這一章講善為士者,認為他們是微妙玄通、深不可識的。不是士不可識,而是大道不可識。不是大道不可識,而是你們不識。既然你們不識,我也就不想示給你們了。國之利器,不可示人。人之利器,更不可示人了。我不願意打,你不願意挨,深奧不可識起來,不也很好嗎?
可道者非常道,可名者非常名。然後老子強為之形容,強為之又道又名:這是老子的俯就,也是老子的無奈,又是老子的自嘲。連你自己都承認是強為之容,承認是深不可識,你又如何期待讀者聽者明白你到底是在說什麼?
像冬天跋涉河流,像顧慮四鄰,像接待貴賓或作客他鄉,像冰雪即將消融,像原木的粗糙樸厚,像谷地的地勢低窪而又開闊,像江河的不擇細流、渾濁浩蕩。這些形容,除四鄰與賓客是社會生活現象外,其他都是自然現象。這說明,老子正是從自然與社會的諸種現象中體悟出大道的存在與微妙玄通深遠偉大的。他的大道,既是推測、想象、思辨的產物,也是直觀、感受、體貼的產物,是自然與生活的產物。他的舉例說明了他一面論述大道,玄而又玄,出神入化;一面傾聽世界、重視感覺、注意萬物、描繪具體,善於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善於從外界、從天地、從自然、從生活中尋找靈感與大道的徵兆,善於從自然現象與生活中得到啟示與聰明,從觀察、感受、經驗與具體事物、直觀永珍中得到啟示。
老子是一個思想者,但他首先是一個閱讀者,閱讀自然,閱讀天地、雨露、溪谷、水、玄牝、橐龠、萬物、永珍……這又與格物致知之說接近了。
師法自然,是中國的文化傳統。學畫的人會這樣,學武的人也會這樣,如貓竄狗閃鷹抓虎撲,學哲學的人也喜歡這樣。
中國人是喜歡講“悟”字的,佛學進口以後,則乾脆講覺悟。悟與我們今天講的思考或者分析不完全一樣,它是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的統一,是推理判斷與玄思妙想的統一,是理性清明與神秘啟示的統一,是對外物與對內心的發見的統一,是思維也是感想感情的飛躍,是用於針對於物件的,更是用於針對於內心的。
中國的傳統文化珍惜統一、同一、歸一、返一。此章所述是士——人與道的統一,也是道與自然、社會、生活的統一,即道與天的統一。它表達的是天人合一、天道合一、人道合一、自然與文化合一的思想。這樣的合一統一歸一,是老子的主心骨,也是中國文化的主心骨。在中國,不論學什麼,一直到為政為兵為醫為師為巫祝為堪輿,都要師法自然。自然永遠是我們的老師,中華文化的老師。老子的道也是法自然的。這樣的思想雖嫌籠統,仍極可愛,極珍貴,顛撲不破,永放光輝。至於有人從中國的環境問題來論述中國人並未做到天人合一,那卻是對古人的苛求了。注意環境保護,那是應該用來要求我們這些當代國人的。其實老子理想的小國寡民,不貴難得之貨,老死不相往來,客觀上絕對符合環保的理念。如今的環境破壞,不是中華文化傳統的欠賬,而是違背中華文化傳統,尤其是違背老子主張的惡果。
古人有老子那樣微妙玄通、深遠偉大的概念,夠令人驚歎的了。
。 最好的txt下載網
第十六章 致虛守靜(1)
致虛極,守靜篤。
萬物並作,吾以觀復。
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曰覆命;覆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我們要達到虛空、虛無、謙虛的極致,不搞偏見,不搞強求,不搞自己的一本糊塗賬,絕對不剛愎自用。保持平靜、恆定和誠實厚重。
世間萬物,各自運轉,萬物雜陳。我們可以觀察它們的迴圈往復、千姿百態、千變萬化,然後該什麼樣還是什麼樣,能什麼樣就是什麼樣,各自回到自身的本初狀態。落了聽(讀四聲),沉澱下來了,也就靜下來了。這就叫回到自身,回到自身就是恆常,知道什麼是恆常就是明潔。不懂得恆常,輕舉妄動,就會造成災難禍患。
知道了恆常就會有所容受,沉得住氣。能容受,能沉得住氣,就能公道,不偏私。能公道,不偏私,就能成為首領。當上首領,就要知天意天命,與天道保持一致。知道了天意天命,像天一樣地公正無私,一樣地涵蓋萬物,也就接近於大道了。有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