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2/4頁)
誰與爭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大概就在那時,爸爸決定要認真嚴肅的對待家裡發生的這件事了。漸漸的,他和“獵鷹”小組在一起的時間少了,而更多的時間是和我們在一起。我們在一塊兒練習彈奏的時候他指點我們,教給我們彈吉他的技巧。我和馬龍年紀尚小,還不能彈,但我們觀察爸爸如何訓練哥哥們,邊看邊學。爸爸不在時不許動吉他的禁令依然有效,但一有機會,哥哥們就抱著那琴彈,愛不釋手。傑克遜大街上我們那座房子裡終日洋溢著音樂聲。瑞比和傑基很小的時候,爸爸媽媽就花錢讓他們去上音樂課,因此他倆的基礎很好;剩下的孩子們就在加里的學校裡上音樂課,並參加學校的樂隊,但再多的練習也消耗不完我們那旺盛的精力。
“獵鷹”小組仍在演出掙錢,儘管他們的演出越來越少了,但那筆額外的收入對我們全家來說是至關重要的。這筆錢能使這個人口不斷增加的家庭不至於斷頓兒,但要想買些不那麼重要的東西,還是不夠。媽媽在希爾斯百貨公司幹些零活兒,爸爸仍在鋼鐵廠工作,雖然沒人捱餓,但每當回首往事的時候,我總覺得那種日子真是沒有指望。
一天爸爸很晚才回家媽媽開始著慌了。他剛一到家她就準備朝他嘮叨幾句。這種事我們時不時能看到一回這次我們想看看他是否能像責怪別人那樣聽別人的責怪。可當他把腦袋伸進門來的時候我們發現他臉上掛著一種調皮的神情還往背後藏著什麼東西。等他從背後拿出一把閃閃發光的紅吉他時我們都吃了一驚。這把吉他只比櫃子裡那把稍微小一點兒;我們都希望,爸爸這樣做是為了把那把舊吉他給我們,可他說這把新的是給蒂託的。我們羨慕極了,一起圍過去,這時爸爸對蒂託說,如果其他人想練習的話,你就得把吉他給他練。我們不準備把它拿到學校去炫耀。這是件分量很重的禮物,而那一天對我們傑克遜一家來說,也是個不平常的日子。
媽媽為我們感到高興,但是她也瞭解她的丈夫;她比我們更瞭解他的遠大抱負和他為我們安排的計劃。夜晚,我們都進入了夢鄉後,他向她訴說他的夢想,這夢想並不僅僅停留在一把吉他上。沒過多久,我們就開始和器材,而不僅僅是禮物打交道了。傑梅恩得到了一隻低音貝司和一個音訊放大器;給傑基的是一副沙錘。我們的臥室和起居室開始變得像一家音樂商店。有時候我聽到爸爸和媽媽就增加的花銷爭論不休,因為買這些樂器和附件,我們已經沒錢買每個星期需要的一些日常用品了。可不管怎麼說,爸爸總是有說服力的,看來他抓住了談話的竅門。
我們甚至在房間裡裝上了麥克風,在那個時候,他們可真算得上奢侈品了;尤其對一個總是精打細算的家庭主婦來說,更是如此。但是,我逐漸認識到,我們在家裡裝上那些話筒,目的絕不在於趕上瓊斯一家或是任何一位在晚間業餘歌手比賽中露面的歌手,我們這樣做是為了讓自己作好準備。我曾在“能手大賽”上看到過一些人,他們在家多半兒唱得挺不賴,可一站在麥克風前就連嘴都張不開了。還有一些人,一開始唱就大喊大叫,好像想要證明他們根本就用不著話筒那玩意兒。他們不如我們有優勢——那種只有從實踐中才能獲得的優勢。我想這大概讓許多人嫉妒,因為他們會說,我們對使用麥克風的擅長讓我們佔了便宜。如果真是這樣,那麼他們只消看看我們為此作出的犧牲——業餘時間裡的排練,學業的荒疏和朋友之間交往的減少,他們還有什麼權利嫉妒呢?我們唱得越來越出色,但我們工作的強度決不亞於一個年紀比我們大一倍的人。
一次,我正看哥哥們——包括敲邦戈鼓的馬龍在內——練習,爸爸帶著兩個小傢伙,一個叫約翰尼·傑克遜,另一個叫蘭迪·蘭西弗,他們負責打擊樂器和管風琴的演奏。摩城公司後來稱他們是我們的表兄弟,其實這不過是那些負責公共關係的人的宣傳手法,他們想讓人們覺得我們是一大家子。這下我們成了一個名符其實的樂隊!我觀察每個人的演奏,試著把能學會的都學會,就像一塊海綿一樣,哥哥們排練時,或是在慈善募捐集會和商業中心演唱時,我就將一切統統吸收進去。我觀看傑梅恩的時候最為入迷,因為那時他是歌手;再說他又比我大得多——而馬龍的年齡和我則太接近了。是傑梅恩送我去幼兒園,他穿不了的衣服也總是給我接著穿,他做了什麼後,我便試著去模仿他。要是我學得挺像,爸爸和哥哥們就會笑起來,但我一張口唱歌,他們就開始靜靜的傾聽,那時我用童聲模仿著別人的聲音唱;我是那麼小,好多歌詞我都不明白是什麼意思,但我唱得越多,知道的也便越多。在跳舞方面,我則總是無師自通懂得該怎樣跳,因為傑梅恩要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