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還是回到小潔的情況吧。她的食譜可以說是五味俱全,各利於相應髒氣,或散、或收、或緩、或急、或堅、或軟,相互補充,從而形成了她自己特有的飲食習慣和食譜搭配。雖不能說是健康,但至少她自己還是比較適應的。
當然,以五味滋養五臟的理論為指導,小潔某些飲食習慣還應該改變,但關鍵還要自己喜歡,自己覺得適合才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飲食偏好,中醫強調各種各樣的食物綜合攝取,不要偏食,這樣才能使能量均衡,才能彌補我們飲食過程中的稍許缺憾。
TIPS:五味的作用
酸:有收斂、固澀等作用。一般帶有酸味的藥物,大都具有止汗、止渴等作用。曰:酸收,入肝。
苦:有瀉火、燥溼、通洩、下降等作用。一般具有清熱、燥溼、瀉下和降逆作用的藥物,大多數有苦味。曰:苦堅、燥,入心。
甘:有滋補、和中或緩急的作用。一般滋補性的藥物及調和藥性的藥物,大多數有甘味。曰:甘緩,入脾。
辛:有發散、行氣或潤養等作用。一般發汗的藥物與行氣的藥物,大多數有辛味;某些補養的藥物,也有辛味。曰:辛散、潤,入肺。
鹹:有軟堅、散結或瀉下等作用。一般能消散結塊的藥物和一部分瀉下通便的藥物,帶有鹹味。曰:鹹耎(音軟,有平息躁動上炎之勢的意思),入腎。
其實,在五味以外,還有淡味、澀味:
淡:就是淡而無味,有滲溼、利尿作用。一般能夠滲利水溼、通利小便的藥物,大多數是淡味。
澀:有收斂止汗、固精、止瀉及止血等作用。
由於淡味沒有特殊的滋味,所以一般將它和甘味並列,稱“淡附於甘”;同時,澀味的作用和酸味的作用相同,因此,雖然有七種滋味,但習慣上仍稱“五味”。
3。 合五臟之性與四時變化
五味入於五髒,而對相宜的臟腑起到滋養的作用,這就是“合五味”的全部含義嗎?似乎沒有這麼簡單。
還是在《素問?藏氣法時論》中,我看到了這樣一段話:“……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補之,酸瀉之……心欲耎,急食鹹以耎之,用鹹補之,甘瀉之……脾欲緩,急食甘以緩這,用苦瀉之,甘補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用苦補之,鹹瀉之……”看來,五味或散或收、或緩急或潤養的不同作用對五臟均有不同影響。要想做到五味與五臟相宜,還需要考慮五臟的虛實、用藥時的補瀉以及時令節氣的變化等很多其他因素。“合五味”這三個字還真不簡單!
《素問?靈蘭秘典論》是《黃帝內經》中的重要篇章,靈蘭是靈臺蘭室的簡稱,是黃帝藏書的地方,秘典就是黃帝秘藏的典籍。因這一篇所記載的內容至為重要,應當被珍貴地保薦下來,永久地流傳下去,才起了這個名字。也正是在這樣重要的篇章中,人體的五臟六腑都被封了“官兒”,有了脾氣秉性……
肝被稱作將軍之官。既然是將軍,就一定孔武有力。想象一下將軍身著鎧甲、手持利刃的威武之姿吧,代表著肝之性剛強、喜動、喜條達舒暢,所以肝又被稱為“剛髒”,其性易亢易急,在志為怒,怒而氣急易使肝氣受傷。而甘味有緩急的作用,為了緩解肝易亢易急的將軍之性,可以適當多吃些甘味食物,特別是在陽氣生髮、肝氣旺盛的春季,更加適宜。由此,確立了春季飲食養生的一個原則:多甜少酸。 。 想看書來
第一律 合五味(10)
而針對肝之喜條達而惡抑鬱的特點,辛味發散可順其性,酸味收斂可逆其性,故一為補一為瀉,可作為肝之疾病狀態的用藥原則。
五臟之中,心為君主之官,主神志、主血脈。心是皇帝啊,高高在上,發號施令,是五臟六腑的總頭兒。雖外表看起來很威風,實際上它卻禁不起傷害,一定要好好地被保護起來,這是其性喜軟的一面。同時心也像所有的君主一樣,喜歡聽高興的事兒,故在志為喜,而喜則氣緩,過喜使心氣渙散致神志失養。皇帝昏了頭,沒了規矩,不在宮殿裡處理國事,反而到民間亂跑,整個國家也就失去了主心骨兒。對人體來說,“心傷則神去,神去則死矣”!而酸味有收斂、固澀的作用。心氣旺於夏季,故夏季時節應適當多吃些酸味食物,以收斂易耗散的心氣,避免心神受傷。由此,確立了夏季飲食養生的一個原則:多酸少苦。
而針對心之喜軟而惡緩的特點,鹹味軟堅可順其性,甘味緩急可逆其性,故一為補一為瀉,可作為心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