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氏0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000億美元。而且,從1980年初開始,製藥業一直是美國最賺錢的行業(只是在2003年,它在列入財富500強的47個行業中排名降到了第三名)。與該行業突如其來的暴利相關的事件中,沒有一件與這些公司銷售的藥物的質量有關。
在本章中,我將帶你回顧一下製藥業的歷史——它輝煌而短暫的崛起,以及即將到來的衰落(或許是一次徹底大檢修)的一些跡象。我在本章並不準備深入到細節中去,只是想瞥一眼岩石被舉起後下面有些什麼東西。那景色可能會不堪入目。
開始之前,先介紹一下我在全書中要使用的一些事實和資料。我使用的絕大多數資料是2001年的,因為這是我所考慮的該行業各個方面的資料都較為完備的年份中最近的一年。堅持使用某一特定年份的資料,有利於讀者清楚地瞭解整個局面。但是,對於一些特別重要的事實,我會使用2002年或者2003年的資料。在任何情況下,我都會指明我所引用的資料是哪個年份的。
我還需要解釋一下,當我說這是一個2 000億美元的行業時,我指的是什麼。根據政府的資料,這大致是美國人2002年在處方藥上的消費總額。該數字包括消費者直接在藥店買藥的開支,以及郵購藥物定單的總額(不論最後是否掏錢購買了),其中包括了批發商、藥劑師以及其他中間人和零售商所賺取的將近25%的價格漲幅。但是,它並不包括在醫院、療養院或是醫生診所裡開的藥物的價格總額,許多抗癌藥也不包括在內。在大多數分析中,這些藥費支出都被分配到這些機構的成本中去了。
製藥公司的收入(或者說銷售額)有點與眾不同,至少體現在公司年度報告的摘要中。它通常指的是一個公司的全球銷售額,包括賣給醫療保健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