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氏0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但更可能的原因是,它們想要成為美國大學和國家衛生研究所(NIH)舉世無雙的研究成果的食利者。也就是說,不是私人企業,而是我們財政贊助的研究機構將它們吸引過來的。
◎直截了當地說
這本書要揭示製藥業的真相。製藥業最初的崇高目標是為人類研發和生產有用的新藥,但該行業過去二十多來年的發展卻與其初衷漸行漸遠。現在,它變成了一個賣藥的市場營銷機器,所銷售的藥物的療效令人生疑。製藥業利用它的財富和權力去影響任何一個可能阻礙它的機構,包括美國議會、食品與藥物管理局、學術醫學中心(Academic Medical Center)以及醫生。它們的營銷努力大部分是針對醫生的,畢竟醫生掌握著開處方的權力。
我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工作了20年,親眼目睹了該行業對醫藥研究的影響。該雜誌旨在研究疾病的原因與治療方法。很快,該雜誌受到一些製藥公司的贊助。我發現這些公司試圖對研究進行一定的控制,這種情況在我剛進雜誌社時聞所未聞,其目的很明顯,就是使用不正當手段使其藥物看起來表現不俗。例如,公司會要求研究人員將它們的新藥與一種安慰劑(糖丸)進行比較,而不是跟舊藥進行比較。這樣的話,新藥的藥效也許看起來很好,但事實上可能還不如舊藥。還有許多其他方法可以使研究帶有偏見。並不是所有伎倆都能被察覺出來,甚至對專家來說也很難。當然,我們一旦發現這類論文就會拒絕採納,但是通常它們又會在其他雜誌上發表。有時候,如果研究結論對該公司的藥物不利的話,公司就不允許研究人員發表其研究成果。看到製藥業的影響不斷增大,我越來越感到不安,因為很多已發表的研究成果可能存在嚴重錯誤,這些研究使醫生相信新藥通常更為有效和安全,但事實並非如此。
序言:藥物非比尋常(3)
現在有跡象表明,製藥業正面臨很大的麻煩,主要是因為創新藥太少了。另外,公眾對不斷飛漲的價格越來越不滿,藥品的購買者開始大聲抱怨價格令人無法忍受。儘管利潤數額仍舊十分巨大,但是事實上利潤已經開始下降,一些大型公司的股價開始下跌。面對這種情況,製藥公司不去投資生產更多的創新藥品和降低價格,而是將更多的錢投入到公關宣傳、鑽法律的空子以延長專利權以及遊說政府來阻止對價格管制的改革上。
如果處方藥像其他普通消費品一樣,所有這些也許無足輕重。但是,藥物非比尋常。人們的健康甚至生命都需要藥物來維繫。用參議員黛比·史戴布諾(Debbie Stabenow)的話來說,“這可不像買一輛汽車或者網球鞋或者花生醬。”人們需要知道在這個行業中有一些標準和規則來約束它,使得它不會為了追逐利潤而將其他考慮置之度外。在第十三章中,我將會提出一些對製藥系統進行改革的方法,以確保我們能以合理的價格得到優質的藥物,使製藥業達到它自己宣傳的那麼好。
改革還必須擴充套件到行業之外那些與其合作的組織和機構中,包括FDA、醫生和研究機構。這種徹底的改革需要政府採取行動,而這又需要強大的公眾壓力。這會是一場艱苦的戰鬥。製藥公司在華盛頓有最大的遊說團,它們對政治競選慷慨解囊。立法者從製藥業那裡受惠良多,要想打破這種局面將會十分困難。
但是,對立法者而言,比競選獻金更重要的是人們的選票。這就是你需要知道事實真相的原因之所在——也是我寫作本書的宗旨。與該行業宣揚的相反,你並沒有得到物有所值的藥品。事實是,製藥業欺騙了我們,並且如果沒有大家的覺醒和堅定的決心,就不會有真正的改革。
2000億美元的行業(1)
製藥業的巨人們會做些什麼呢?
只要有可能,它們就會為所欲為。
它不是一臺創新的機器,而只是一臺巨大的營銷機器。
我們花的錢一點都不值。美國不能再支撐製藥業的現狀了。問題在於,製藥業自己是否意識到了這一點?是否願意實行真正的改革來約束自己的胃口,同時儲存自己的實力呢?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它再也不能無動於衷了。
�此話正是描述製藥業的。它已經漸漸習慣了為所欲為。1980年是一個分水嶺。在此之前,它是一個很好的行業,但此後,它成了一個醜陋的龐大行業。從1960年到1980年,處方藥的銷售額佔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一直保持穩定,但是從1980年到2000年,這個比例增至三倍。現在,處方藥的銷售額每年超過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