翱翔198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往往不會是絕對真實意願,因為賣方的真實意願是價格越高越好,買方的真實意願是價格越低越好,本來就是一對不可調和的矛盾。因此,供需雙方的利益取捨同一的結果往往表現為一種形格勢禁的對方“迫使就範”。所以,我們說價格的討論過程實際是供需雙方利益的博弈過程,供需雙方利益在這個過程中碰撞,在這個過程中交換,價格就是這一利益博弈的結果。
綜上所述,企業價值增值過程是活化勞動和物化勞動相結合創造出新的價值的過程,在這個價值創造過程中,物化勞動與活化勞動具有同等的重要性,缺一不可。企業透過勞動組合所產生的創新價值,需要透過市場供需交換才能獲得價格的認定,並最終實現價值增值。企業創新價值的價格認定一般說來是一個市場認定行為,所謂的市場認定行為,實質就是供需雙方的利益博弈。博弈是在沒有外力干預的情況下進行的,但其背後卻有著非常深刻的社會市場利益基礎。一般市場運動的概念也就是這種利益博弈運動的含義。 。。
供需意願表現形式
第一節 企業資源增值過程
二、供需意願表現形式
透過深入的分析研究,我們終於明白,紛紛攘攘的市場,歸根結底是一種供需雙方利益的博弈。在這裡博弈已經不是比喻,不是一種文學描寫,而是一種經濟理論描述,價值增值意義上的博弈過程我們將列出專題探討。因為意願是人的利益的主觀意識形態,要認識市場博弈,首先要認識清楚人的利益意識形態。下面我們探討供需意願表現形式。
意願與行為是一對相對範疇,是研究人的行為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的根本體現。同一行為,是否是行為人意願的真實表達是界定行為性質的根據,許多法律上,意願的真實表達與否是罪與非罪的分界線。因此,研究價值增值這麼一個核心利益問題,不能夠不研究供需意願。由於市場交易把勞動價值抽象為貨幣,人類勞動的第一目的就是要把勞動轉化為貨幣,人們的認識上是實際把貨幣持有方視作需方的。為便於敘述上的定位,本書也遵從這一約定俗成,有特別論述的除外。
1、供需意願不同的表現形式
供需意願表現形式是供需之間交流溝通的重要方式,供需雙方沒有任何願意表達,不會構成供需關係。如前所述,價值產生於人類勞動,表現在供需雙方關係之中,那麼,價值是怎樣存在於供需關係之中的呢?往深層剖析,我們發現,一個價格在沒有達成之前,價值是以供需雙方各自的意願形式存在著的,一般表現為一個價值的期望值。這個期望值形成於一定的市場總體(包括過去的、現在的、未來的)狀態評估、供需雙方實力(包括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評估和自我利益目標的確定。概括地說,一個期望值總是一定客觀現實評估的結果。由於每個人的個體特性不同,對客觀現實的評估,當然包括對對方的評估,總是會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也必然地導致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價值期望值。
尤其供需關係中,雙方角色利益立場的根本不同,在價值訴求上天生就是一對矛盾,其意願必然地存在著很大差別,甚至有時這種差別還表現為一定的對抗性。
(第二章未完待續)
企業意識形態的地位與作用
第三章 企業意識形態
第一節 企業意識形態的地位與作用
企業意識形態客觀地存在於企業實踐活動之中,從確立的第一天開始,企業就要承受經濟與意識形態方面的雙重壓力與雙重風險。企業實際工作者管理上的迷惘與困惑,實質就是一種企業意識形態的迷惘與困惑,企業意識形態的存在與否,不與企業經濟效益相關,瀕臨破產的企業其意識形態照樣存在。把企業意識形態提到企業管理理論的高度來認識,系統地研究企業意識形態規律,目前還是一片處女地,至少沒有這個理念。
許多年來,企業管理的理論與實踐中,一直流行著一種試圖以企業文化概念來解讀企業管理的時尚,試圖用文化來解決意識形態領域裡的困惑,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常識性學術錯誤。企業文化與企業意識形態是兩個不同層面的概念,企業文化是企業物質和精神兩個形態的綜合表現,是一個企業觀念性的總體面貌表現,而企業意識形態則是企業文化的形成過程,成熟了的文化是一種廣泛的觀念認同,而企業意識形態則具有強烈的企業政治色彩。從現在的企業管理實際來看,將企業文化的概念引入企業管理的結果,是將企業文化弄成了一張皮,弄成了一些與企業實際文化特徵毫不相干的空洞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