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第3/4頁)
誰與爭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術圈內以為是中國的獨特禮制,實際上類似習俗西方早有。在與此基本同期,歐洲遠至愛爾蘭,近至義大利,德國,尤其是古埃及,只要刻意尋找都有類似發現,只是在細節上不盡相同。尤其是隧禮在埃及這裡明白無誤出現,並且,隧道越長威望越高,其集大成者在“國王谷” ,時間也與中國基本同期。
在國王谷出現之前,古埃及皇室使用金字塔,他們與中國商周幾乎同時改換為有漫長隧道的墓室。中國想必一直同樣模仿使用了金字塔,不過質材與大小差別很大而已,夏前諸多傳說是“臺”。後商開始,隧禮出現,埋在地下,地面上的金字塔形狀實質上在中國也維持了相當長時間,據說到宋朝才改為圓形寶頂。中國從後商開始,可能結合了金字塔與隧禮,上有金字塔但卻很小,下有隧禮但卻短得可以考慮為下葬的通道。古埃及的隧道長度有時達上百米,中國皇室的一般則長十幾米,偶爾我猜想這是不是不敢昝越的一種表示,所以後商人把長度加在側面的幾條隧道上,成為一種古埃及人並不使用的“十”字墓地。
後商的諸多變化讓我懷疑,是商的統治集團被注入了新的成員才導致了突然的許多變化。我還是懷疑這個新成員或許與周有關。從文化傳承上看,後商與周實在銜接太密切了。
商朝各種各樣的鳥造型很盛。據說,在中東一帶鷹是女性的象徵,尤其是女性權威的象徵。同時鷹也是王權的象徵。由於在奢華的婦好墓中發現了多種鷹造型,我堅持認為,假如婦好不是一位女王那麼她肯定具有特別重要的王權身份,她不是一位普通的王妃。假如以後的考古證明她是直接派到中國的某位西方皇家代表我也不會詫異。
有人認為商朝出現的饕餮紋與沿海比如良渚的器物之間有聯絡,最初我認為這太牽強附會,但後來經過研究後我認同了這個觀點,並且我認為他們的相同點是“眼睛崇拜”。良渚玉器中常見的一種是眼睛狀物品,饕餮的重要特徵也是眼睛而不是其它五官。我希望再把這個“牽強附會”的源頭拉到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那裡去,他們有“眼睛崇拜”。當然,全球眼睛崇拜現象很普遍,只是那裡更盛一些而已。比如埃及的“何露絲之眼”,中國夏朝與三星堆器物中出現的眼睛符號,都可以看作是共同的一種眼睛崇拜。
儘管商與沿海許多文化有牽連,並且他們之間的聯絡超過了與西北仰韶文化的聯絡,但是我認為夏商與沿海似乎還並不成為絕對的同一體。或許我們可以猜想他們是聯合結盟了,比如,黑陶、鼎、鬲等屬於舊的沿海文明,但外來的“商人”卻可以以青銅技術獲得與他們結盟的權利。我們不能看到某些文明痕跡在一起就認為他們一定是本來同源的,也可能是外來突然融入的。
關注商朝(2)
中國至今也沒有發現青銅冶煉的探索期,應該是有人帶他們進來,而進來的新人一定獲得了利益,起碼在黃河流域就是夏人和商人。假如他們的文明程度遠遠高出原來的早期土著他們就可以獲得很高的政治利益。
在長江流域另外有一群默默無聞的青銅攜帶者,他們或許也有修建家譜的習慣,但是由於南方從來並非帝王所在之地,叢林很快掩蓋了他們的身影。北方卻由於政治文化的發達,先帝王跡一再得到追尋而強化,所以只有夏商留在史冊。
與青銅一樣令人懷疑的高科技在中國的突然出現,還有馬車的出現。後商非常明確有馬車出現,比如在殷墟已經有車馬坑出現,有人懷疑夏朝可能也有馬車,不過還不肯定。或許我們可以懷疑馬車隨著青銅器一起進入中國。既然進來一種,何不同時一起進來呢。但這確實還是個疑問。
作為商代考古專家張光直先生的《商文明》影響巨大,他在此書345…346頁說:“中國北部的文化發展序列現在已穩固地建立起來,這個很長的文化序列開始於新石器早期的轉變,最終導致等級森嚴、階級分化的社會和有文字文明能夠的產生。應當肯定,這個序列還存在缺環,我們期待著將來的考古資料使這個序列得到充實,但現有的資料足以使研究中國史前史、世界史、社會演變的大多數學者相信中國是‘本地起源’這一基本共識”。
但我覺得這個“共識”來得太早了,正如張光直先生自己在“商與古代社會中的純潔性”問題所提示的,這裡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首先文字的“缺環“就無法從本地內部予以圓滿的解釋,商文明何以存在於東南沿海也是個疑問,它與外部世界的廣泛聯絡並未得到充分的比較與分析。張先生此書儘管有一個開放的思想,但可惜寫於近30年前的1978年,距今又有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