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八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虎山,敵情不明,他命令部隊隱蔽待命。為弄清敵情,他親自帶領偵察分隊,換上便衣,化裝成農民繼續向青島市郊偵察前進。
在路上一問從市郊來的老百姓,說:“青島的鬼子多著哪!”
話音來落,就發現有一隊荷槍實彈的日軍,從山埡口走來。聶鳳智機靈地向戰士們一揮手,示意進山谷。大家心領神會地裝成做農活,在高粱地裡彎著腰向山谷裡移動。鬼子感到可疑,就向高粱地掃了一陣機槍,也沒取追。
據偵察,周圍城鎮的日偽軍都蝟集在青島,敵我兵力對比懸殊,打青島的時機尚不成熟,於是建議軍區調整了接管青島的計劃。
24。為將之道(2)
因為重視偵察,聶鳳智情況明,才決心大。
1948年打周村時,戰鬥前1個月,他派縱隊副參謀長葉超率領偵察分隊深入膠濟路沿線,把情況摸得一清二楚。臨戰前,他又對周村周圍地形,親自作了偵察。正由於事先作過周密偵察,在敵情突變時,聶鳳智才胸有成竹,果斷地確定打下去,並且戰則就勝。
(3)
在帶兵打仗中,聶鳳智執行上級命令,不折不扣,十分堅決,一絲不苟。要攻就攻,要守就守;說打就打,說走就走;叫東就東,叫西就西。
在孟良崮戰役前,他遵照華野首長的指示,帶領部隊大踏步前進,大踏步後退,實行“耍龍燈”式的高度機動迴旋,積極尋求和創造戰機,千軍萬馬嚴格遵從軍委和華野的集中排程。
有一天晚上,部隊奉命從坦埠出發,向東直奔沂水方向。剛走了幾十里路後,華野首長緊急命令9縱折回坦埠,執行堵截敵整編第74師的任務。他沒有絲毫猶豫,立即轉兵西進,一夜之間,部隊往返走了一百三四十里。在攻打兗州時,兵團首長確定9縱於泰安一帶設伏,負責打援。9縱一貫是啃“硬骨頭”的,這下被派去打援,上下意見大得不得了,指揮員和戰士個個是“滿腦子的想法”。聶鳳智說:“打仗好比唱戲一樣,一臺戲唱起來,有唱主角的,也有唱配角的。如果大家都爭著唱主角,這出戏就沒有法子唱下去了。”
他先抓領導,統一認識,然後做戰士的工作,結果,強悍的9縱“配角意識”大大增強,許多一直要“啃骨頭”的“愣頭青”紛紛表態說:
“我們甘當配角,當好配角,使打援與主攻雙管齊下,共奏凱歌。”
(4)
聶鳳智指揮打仗,要求指揮所要儘量靠前,接近一線部隊實施指揮。他規定:—線主攻部隊突上去1個連,營指揮所就要跟上去;攻上去1個營,團指揮所就要上去。
他自己帶頭做榜樣。每次指揮作戰,他都把縱隊指揮所選在儘可能靠近部隊的位置,任憑敵機狂轟濫炸,火線槍林彈雨,他都鎮定自若地口銜菸捲,有條不紊地指揮戰鬥。在濟南戰役中,9縱74團只用兩個小時即攻佔敵東郊工事堅固的茂嶺山。天亮以後,他就把縱隊指揮所“移”到了茂嶺山上。
這裡山勢較高,距濟南城僅有10華里,站在山頭,不用望遠鏡就可以看到前線敵我兩軍廝殺的激烈戰鬥場面。他在這裡釋出作戰令,“調控”戰局。
(5)
聶鳳智帶兵,不僅部隊會打仗,而且組織性、紀律性很強。27軍戰鬥力強悍,但“歪將”、“刺頭”卻很少,將士素質都很高。
孟良崮戰役前,由於蔣軍重點進攻的戰術改變,華東野戰軍司令員陳毅等人曾5次改變殲敵決心,部隊頻繁調動,“牽牛”行軍,許多縱隊都意見很大,部隊中流傳:“陳老總電報拍拍拍,小兵腳板噗噗噗!”當時,每天晚上夜行軍,陳老總乘坐的小吉普車,常被行軍部隊阻滯,有時不停地按喇叭,有的部隊還是不讓路。但是,9縱部隊見了陳老總的吉普車,官兵自覺讓路。後來,陳老總說:
“行軍途中看到哪一支部隊隊形整齊,並主動為我們汽車讓路,一問大多是9縱的部隊。”
這是陳毅對9縱良好作風的表揚,也是對聶鳳智培養部隊嚴格組織性、紀律性的高度評價。
聶鳳智治軍有方,要求部隊不僅要具備勇猛善戰、吃苦耐勞、雷厲風行的好作風,而必須具有鐵的紀律和很強的政策觀。
(6)
聶鳳智帶兵打仗,並不是高高在上,只“動嘴巴”的將軍,他是一位能“沉”下去的實幹將軍。
在朝鮮戰場時,他不僅在戰略戰術上“搞指揮”,現場的指揮空戰,也都是親自“上場”,現場指揮。
而他的“現場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