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八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個星期後,正是10月10日,這天是國民黨的“雙十節”,王叔銘又制定了一龐大的“獻禮專案”——起飛400架次飛機,對大陸進行挑釁。結果,福建前線空軍部隊在聶鳳智的指揮下輪番振翅沖天,雙方進行大規模的空戰,滿天都是機影,東一團火光,西一簇煙霧,蔚為壯觀。結果,國民黨空軍損兵折將,大敗而歸。
令人忍俊不禁的是,幾天後,臺灣報紙卻胡亂吹噓“獲捷”,連被###生擒的駕駛員張乃軍也被捧成了“與米格機相撞而壯烈成仁的烈士”。結果,10月20日,《人民日報》在刊登了張乃軍被俘情況的通訊和照片,並配發兩首小令,以昭示真相,兩首小令為:
《“成仁”》
“成仁”、“成仁”,
自欺怎能欺人?
“烈士”尚在人間,
只是飛機冒煙。
煙冒,煙冒,
苦頭皆由自找!
《“捷報”》
“捷報”、“捷報”,
厚著臉皮捏造。
說是撞機焚燒,
其實中了猛炮。
炮猛,炮猛,
下回少來再碰。
這回蔣介石在“雙十節”丟醜了,一怒之下把空軍司令王叔銘的職撤了,換上了周至柔,這周至柔倒是“柔”得很,懾於大陸空軍的威力,乖乖地聽話,聶鳳智叫他“下回少來再碰”,他就真的不敢再碰了,即使偷偷來犯,每當聽到###戰鬥機起飛了,掉頭就立即回竄。蔣空軍的活動範圍基本退到了大陸海岸線以外。
24。為將之道(1)
智勇雙全,有膽有識,這是人們對聶鳳智的中肯評價,也是長期在他領導下工作的人們的深切的感受。他具有軍事家的膽略和氣魄,運籌帷幄,多謀善斷,善於把上級首長的作戰意圖,轉化為紮實穩妥的部隊行動,又敢於決斷,善出奇兵,又敢打硬仗、險仗、惡仗;他率領的27軍是我軍的王牌軍之一,能攻能守,軍政皆優。
聶鳳智的戰友尤太忠和唐凱對他的評價是:
不管是擔任軍事指揮員,還是擔任政治指揮員,他都能很好地領會上級的意圖,堅決服從命令,同時要求部隊“算大賬”,“從大局出發”,以奪取整個戰役戰鬥的勝利。他帶兵打仗的一貫風格是:叫攻就攻,叫守就守,說打就打,說走就走,指東向東,指西向西。叫攻就攻上去,叫守就守得住。既要爭著帶部隊打主攻,敢於挑重擔,也心甘情願當“配角”。打主攻,不怕“啃硬骨頭”,當“配角”,也要“唱出好戲來”。
聶鳳智是我軍傑出的將領,他的帶兵之道有著他本人的獨到之處。
(1)
聶鳳智身居高位,卻始終保持普通一兵的本色。他平易近人,和藹可親,常常與戰士們打成一片。
在膠東抗大時,聶鳳智雖然是校長,但喜歡打籃球,每駐到一個村裡,晚飯後,他都要和“學生們”打一場籃球。在球場上,他是普通一兵,和“學生們”一樣碰碰闖闖,爭奪球,搶投籃。
有一次,一位參謀在運球中不慎把他碰倒了,跌的不輕,參謀趕快放下球,去攙扶他。誰知他擺擺手,亮著嗓子喊道:
“快!快把球傳去投籃!”
在打球的過程中,有位“學生”畫了一幅漫畫,一個球隊員伸長胳膊到籃圈,把球送進去。他看了哈哈大笑,拍拍他的肩膀說:
“小鬼,畫得蠻好嘛。可就是有點那個,靠長長胳膀把球輕而易舉地送進籃裡,那不是真本事呀!”
聶鳳智與戰士們“沒大沒小”,善於體察下情,幹部戰士也樂於與他交流思想,溝通感情,因此,戰士們在他身邊凝聚得“很緊”,他一調走,上下難分難捨,曾出現幾十人流淚,幾百人相送的感人場面。
(2)
聶鳳智帶兵打仗有一個特點,就是特別重視搞偵察,他的手下有一支十分精悍的偵察部隊。他有一個習慣,每次外出,寧可不帶警衛員,也要帶上幾個偵察員,隨時把他們“派”出去,摸情況,抓舌頭,偵察敵情、民情。“兵馬未動,偵察先行”,是他的戰鬥風格。每逢大戰,只要時間和條件許可,他都要召集各級幹部熟悉戰場,偵察敵情,從而準確地定下決心和部署。他本人也是一位孤膽偵察英雄,有許多傳奇的偵察故事。
1945年8月,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後,膠東軍區首長根據青島日軍已經逃跑的情報,命令聶鳳智率領部隊去接管青島。
拂曉時,部隊到達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