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2/4頁)
打倒一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宜,因時制宜,因事制宜,因人制宜;方法形式則必須隨客觀情況的不同或變化而廣泛多樣,不拘一格,不要限於統一的模式。
第三節 隨機而動的應變力(4)
對於時機能夠及時地覺察、利用,這自然很好。但是,如果坐等時機的到來,就顯得非常被動了,有著事到臨頭不得不迎頭而上的味道。而如果能夠主動地創造,並加以利用,那就更有利於決斷了。
曾經名噪一時的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在攻下了一座城堡之後,有人問他,如果有可能、有機會,想不想攻佔第二座城堡?大帝頓時心生憤怒,呵斥那人道:“可能?機會?我要自己創造機會!”
亞歷山大的氣魄真是足夠強大。難怪能夠東征西討,建立橫跨歐、亞的龐大帝國。由此可見,主動出擊能夠把領導者的預見、能動等優勢發揮出來,把握成功與勝利的可能性就會大大增加。
時機意味著解決問題的最佳時間,那麼進行捕捉和利用時機的一個關鍵就在於行動的堅定性。時機不成熟,當然是要耐心等待,有所為有所不為,不能夠操之過急;但是一旦意識到時機成熟,就一定要全力以赴地堅決投入行動。
正如前面提到的,做出決策以後,就要堅持到底。
幹任何事業,決策之後很可能會碰到許多不曾想到的困難,特別是在競爭激烈發展迅速的現代社會。這時候,敢於堅持自己的決策是首要的,事業的未來及成功,也在於意志的堅定與百折不回,這一點對於領導來說尤其重要。
其實時機從來不是抽象的,它總是和堅決行動聯絡在一起的。離開了行動,時機根本毫無意義。人們從事同一活動,在同樣的條件下,是否全力以赴,結果是不相同的。領導者對時機的意識以及做出行動的堅決性與之後的效果是成正比的。
豐田公司的創始人豐田喜一郎有句口頭禪:“事情一旦決定下來,就要一瀉千里地幹下去。”只要機會來臨,領導者不僅行動要快,而且要雷厲風行,竭盡全力,像項羽破釜沉舟那樣地義無反顧,才能夠取得最佳的效果。
在實際的工作中,對領導者所作的要求是很嚴格的,它必須具有科學性、嚴肅性。依據實際經驗以及理論要求,領導者要做到當機立斷,不能優柔寡斷;要保持頭腦清醒,不主觀武斷,不為輿論所左右;要權衡利弊,不抱僥倖心理,不好大喜功。
所謂優柔寡斷,是指在時機已經降臨的情況下,仍然猶豫不決,搖擺遲疑,畏畏縮縮,不作抉擇;或者決定以後,還前顧後盼,憂心忡忡,拖拖拉拉,不敢大膽行動;或者輕率行動,隨意決策,事後又懊惱後悔。
丹麥作家布里丹的一篇寓言裡講到這樣一個故事:
有頭小驢外出覓食,發現兩堆相距十英里的草料。左邊的是乾草,右邊的是嫩草。小驢子很高興,先跑到左邊,剛要吃,忽然想,右邊那堆那麼鮮嫩,如果不吃的話,也許就會被其他的驢子吃掉的。於是小驢子趕緊跑到右邊,正要吃,又想到,這些草雖然嫩,但吃不飽,等吃完了,那堆乾草還在不在呢?於是又趕緊回左邊。可是它回到乾草堆前又一定要做自己能控制的事特別掛念吃嫩草的事情,再回到嫩草堆又擔心餓肚子……就這樣往返奔跑,最後在又累又餓中死去。
小驢子做不出決定活活累死餓死的後果固然可悲,但是領導者做不出決定也跟這個差不多,當斷不斷,反受其亂。錯過時機,也就等於放棄成功。機會如若來臨,還猶豫彷徨,患得患失;或決定後還舉棋不定,結果則往往斷送勝利。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三節 隨機而動的應變力(5)
在與別人競爭的時候,自己的猶豫就是對方的機會。要達到一定的目的,在有成功希望的前提下,有行動比沒有行動強,行動快而堅決比左右猶豫要好得多。
有些領導者遇事優柔寡斷,謹小慎微,遇事好後悔,經不起挫折與打擊,“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或者得失心重,患得患失,過分看重個人的名譽、地位、前途、權利;有時甚至知道時機已到,仍然左顧右盼,疑慮重重。
因此,要克服決策行為中的這一大忌,根本在於加強決斷勇氣和意志的剛強性,提高決策心理素質,不要用自己的缺點懲罰自己。而不是像《聖經》中的羅德之妻那樣,輕易後悔自己的決定,回頭變成了一根鹽柱。
首先,遇事要當機立斷,不可猶豫。無論領導者還是被領導者,都不必為每一個過錯道歉,自怨自艾,難以自拔,要明白任何人都會犯錯誤;不要老去模仿別人,要相信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