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3/4頁)
打倒一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會比別人做得更好等。對小事大可不必猶豫,如何做,要當機立斷,形成習慣,決斷能力就會逐漸提高。
據說,林肯為了磨鍊自己的果斷性,年輕時常用斧子狠而準地劈木材。所以後來他所發表的言論都極為犀利,一針見血。而世界著名的英特爾公司為了訓練下屬公司經理的勇氣和膽識,曾把他們集中在倫敦的一片郊區進行膽量訓練,讓他們在7米高的鋼絲上行走,爬4米高的山牆,從二層樓往下跳。
總之,正像但丁在《神曲》裡所說:“這裡必須根絕一切猶豫,這裡任何怯懦都無濟於事。”要擺脫優柔寡斷,增強自身的決斷能力,首先要懂得付出一定的代價,在吃小虧的情況下佔大便宜。因為任何決定都要付出代價和成本,區別只在於得失多少比例而已。什麼虧都不想吃,甚至一毛不拔,往往難以獲得任何效果。
反之,在懂得權衡、比較的基礎上行動起來的結果就不一樣了。大家都知道快刀斬亂麻的說法,說的就是做事果斷,能堅決採取有效的措施,抓住要害問題,很快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
北朝人高歡任東魏丞相時,想要測試一下幾個兒子的才智和決斷能力,於是給他們每人亂麻一把,當場比賽看誰處理得又快又好。兒子們拿到手裡的亂麻就開始整理起來,想快卻根本快不起來,很是著急。但是其中有個兒子找來一把快刀,幾下就把這捆亂麻斬斷,根本不理會那些糾纏不清的疙瘩,所以第一個報告完成。高歡就問他為何如此做,他回答說:“亂者必斬。”高歡聽後又是驚奇又是高興,由此認為此子必然有出息。事實證明正是如此,這個兒子就是後來篡奪孝靜帝皇位的北齊文宣帝高洋。如果高洋如其他人那麼糾纏於疙瘩,怎麼會及時疏通思路,以另一種方式解開亂麻呢?
其次,要保持清醒頭腦,不主觀武斷,不為輿論所左右;力排不正確意見,對那些似是而非的議論和閒言碎語堅決排除。作為領導者,在分析、處理問題時,不能“想當然”辦事,不顧事物的實際情況以及所處條件,完全以自己的感覺、經驗、知識等為依據進行判斷。明知有錯也決不悔改,執迷不悟,冥頑不化,甚至為自己的過錯找遁詞,遷怒於人。這是領導決策的大忌。它雖然也表現出果斷、堅決,但卻是背道而馳、違反客觀規律的。這種輕率、盲目地處理問題的方式,在辦錯事的同時,還會傷害、打擊下屬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這是一種以自己的錯誤懲罰別人的做法。當領導者被不良的願望所驅使,為錯誤的假想所縈繞時,仍然固執己見,就顯得十分愚蠢、荒謬和霸道。
第三節 隨機而動的應變力(6)
而主觀武斷的原因則因人因事而異。有的因為自以為是,自命不凡,盲目自大;有的是因為思想方法錯誤,以點代面,以形式為內容,以現象為本質,以結果為原因,以偶然為必然,以可能為現實,不願或不善於作應有的分析思考;有的則是因為急躁魯莽,頭腦簡單,遇事輕率,急於求成,無視有關條件的制約等。
因此,如何克服,也應該對症下藥。如屬於驕傲自負的,應該加強學習和修養,不斷開闊眼界,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一個人再了不起也總有不足之處。如屬於性格暴躁輕率的,則應該側重於性格陶冶,懂得事物的變化發展都有其自身規律,欲速則不達,不尊重客觀規律,意氣用事只能適得其反等。不主觀臆斷,善於聽從別的聲音,優秀的領導者必然是謙虛的人。他總是能夠千方百計地瞭解下屬的意見。
領導者應該有采納雅言的胸襟,但是又不能讓輿論、閒言碎語所左右。領導者如果人云亦云,隨波逐流,毫無主見,就會變成群眾的尾巴,發揮不出任何作用,成不了什麼大事。有的領導者在明明知道時機已到的情況下,因為懾於輿論,畏於人言,遲遲不願行動。“天下之事,慮之貴祥,行之貴力,謀在於眾,斷在於獨。”領導者做決定前應該充分發揚民主、集思廣益,但作決定時則應是理智的指揮官,堅持自己的主見。何況許多卓識剛開始時往往不為一般人所理解。歷史上所有進行革新的領導人,在開始時幾乎無不處於各種非議之中,如果他們認準時機後卻又不為所動,豈能事業有成。
領導者對正確意見應有相容性,但對錯誤議論則也應有排斥性,能斷然拒絕哪怕是多數人的“高見”,這是善斷的重要表現。決大計不慮小疑,處大事不畏謗言,方能不為浮雲遮眼,高瞻遠矚奔前程。
一個公司、組織的大小事情,不論如何決斷,都是會有異議的。有時候,反方向的意見甚至更為強大,如洪流一般,如果領導者顧忌這又顧忌那,採取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