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朱皇帝,說他“蓋明祖一人,聖賢豪傑盜賊之性,實兼而有之者也。”其實,“盜賊”之後,還應加上“流氓”二字,那描畫才更準確。
遭遇這樣一位“流氓”皇帝,躲了初一,也躲不了十五,高啟死定了。
紀昀當然覺得高啟死得冤,他說:“唐時為古文者,主於矯俗體,故成家者蔚為鉅製,不成家者,則流於僻澀。宋時為古文者,主於宗先正,故歐、蘇、王、曾而後,沿及於元,成家者不能自闢門戶,不成家者,亦具有典型。啟詩才富健,工於摹古,為一代巨擘,而古文不甚著名,然生於元末,距宋未遠,猶有前輩軌度,非洪、宣以後漸流於膚廓冗沓、號臺閣體者所能及。”
雖然紀昀指出高啟“工於摹古”,但即使“摹”,這位老先生也肯定他的不同凡俗,自成一格之處。“特其摹仿古調之中,自有精神意象存乎其間,譬之褚臨禊帖,究非硬黃雙鉤者比,故終不與北地、信陽、太倉、歷下,同為後人詬病焉。”
紀曉嵐指出的“北地、信陽、太倉、歷下”,系明代文壇上的李夢陽、何景明,王世貞、李攀龍的籍稱,他將這些領一時風騷的諸位聲望卓著的名家。貶了一通,藉以褒揚高啟,如此揚此抑彼的鮮明做法,在卷佚浩繁的《提要》中,是不多見的。
主持《四庫全書》編政的他,閱盡數千年的文人,讀遍數萬卷的著作,含英咀華,擇選定奪,品評勘磨,剔誤抉訛,你不能不承認他是大鑒賞家,你也不能不承認他評斷的權威地位。我想,他說高啟為“一代巨擘”,惜未能形成自己的風格,接著又說這不是高啟的過錯,是老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