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期間,他寫了不少詩篇。其中,有一首古風,你可以說它一篇討好文章,一篇應景文章,一篇向領導的表態文章,但從他手下寫出來,縱橫捭闔,豪邁大氣,詞精意深,不落俗套,非凡夫俗子所能為。你得承認,到底是桂冠詩人,連哄這個很不好哄的朱皇帝,也能在不露聲色間,將老爺子撫摩得很舒服。而且不像有些作家詩人,拍得下作,捧得露骨,也許正因為如此,陛下才會延請他為皇家西席,教育他許多皇子中的一個。
詩為:
“大江來從萬山中,山勢盡與江流東。
鍾山如龍獨西上,欲破巨浪乘長風。
江山相雄不相讓,形勝爭誇天下壯。
秦皇空此瘞黃金,佳氣蔥蔥至今王。
我懷鬱塞何由開?酒酣走上城南臺。
坐覺蒼茫萬古意,遠自荒煙落日之中來。
石頭城下濤聲怒,武騎千群誰敢渡!
黃旗入洛竟何祥?鐵鎖橫江未為固。
前三國,後六朝,草生宮闕何蕭蕭!
英雄乘時務割據,幾度戰血流寒潮。
我今幸逢聖人起南國,禍亂初平事休息。
朱皇帝腰斬高啟(4)
從今四海永為家,不用長江限南北。” (《登金陵雨花臺望大江》)
儘管結尾幾句,直奔政治,主題明露,諛意甚顯,近乎吹捧,可捧誰的碗,不得服誰的管呢,文人固然清高,可也不能不食人間煙火,受人錢財,為人消災,寫篇把諛墓辭,撰幾句捧場話,說一點中聽的,戴兩頂高帽子,無傷大雅,也無不可。但是,此刻他要收拾你了,蘇州有什麼好“龍蟠虎踞”的?一句話,推下去,腰斬了。這就是朱元璋,像所有翻臉不認人的小人一樣,不念舊情,早把那首歌頌他,讚美他的洋洋灑灑的古風忘掉了。
明太祖嗜殺成癮,特別熱衷於消滅文人,一是源於農民的狹隘意識,對於知識分子非我族類的排斥、懷疑、壓根兒的不信任;二是來自草根階層的他,坐上龍椅以後,那種先天的自卑心理,當過小和尚,做過盜牛賊的過去,是絕對碰不得的。他一波一波地製造文字獄案件,清除知識分子,是與他由自卑到自尊的高空彈跳,所導致的的失衡,是處於劣勢文化狀態下那種鬱悶,對優勢文化的逆反,於是,血腥鎮壓,瘋狂屠殺,便是他那卑劣心理的釋放宣洩之道。
據吳晗《朱元璋傳》引《明朝小史》,朱元璋剛當上皇帝,修玉牒(即皇室自傳)時,很想借名人的光,好遮住自己腿上未洗淨的牛糞和泥巴。物色了半天,南宋的同姓大儒朱熹,那位得以配享孔子的聖人,還可以利用。後來,有一徽州姓朱的典史朝覲他,他打算套個本家關係,好藉此標榜,便問這個典史是不是朱文正公的後裔?那小官連稱不是,因為此人哪敢對這殺人不眨眼的皇帝撒謊。朱元璋頓時省悟過來,區區小八臘子都不冒認祖宗,我堂堂大皇帝幹此等事,被戳穿了豈不貽人笑柄?
每個人都有其軟弱的下肋,這就是老朱的一塊心病。今天來看,他擁有多麼響噹噹的好出身,好成分。如今看來他該是地道的紅五類,血統的貧僱農,可在五百年前,那都是上不了檯盤的賤民,是人家看了聽了不禁要撇嘴的人下之人。於是,他學那位亭長劉邦,“將相王侯,寧有種乎”, 乾脆撕破臉皮,不諱自己為 “出身寒微”的“淮右布衣”,系“起自田畝”的“江左匹夫”。
但是,他自己怎麼說都可以,你說不行,你知識分子,哪怕眼光裡流露出一絲蔑視,就要拿腦袋來見。當時,就有許多上奏表的官吏,當然都是有文化的人了,由於一些字,一些詞,或音同,或意似,能夠與他當過和尚,做過盜賊的歷史聯絡附會上,那就找倒黴了,馬上就處決。據明代無名氏的《翦勝野聞》:“太祖視朝,若舉帶當胸,則是日誅夷蓋寡,若按而下之,則傾朝無人色矣。中涓以此察其其喜怒雲。”
在中國,一個農民,當他屬於土地的時候,可能還是本質上的農民,善,是他的主要方面;當他離開安身立命的土地,就可能成為不可知的異數,惡,便成為他全部生命的支撐點。中國曆代的農民起義,從陳勝、吳廣,到太平天國、義和團,其浩浩蕩蕩的基本隊伍,都是這些離開土地的農民。農民失去土地,再也沒有值得顧惜的東西,便剩下破壞和毀滅。正因為一無所有,戰鬥力特別強,摧毀力特別大,所到之處,無不赤土,然後裹脅著更多新產生出來的餓莩,離開土地,接著再流下去。
在官修的史書中,對這些流動著的武裝農民,如黃巾、黃巢、李自成、張獻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