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1/4頁)
冷如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解百藥之毒
學過中醫的人都知道,在中藥組方中,使用頻率最高的一味藥是炙甘草,在很多方子中,甘草可起到“調和眾藥”的作用。之所以醫家喜歡在自己的方子中加上一把炙甘草,就是因為甘草味甘,入脾胃,性中和而緩,可以緩解其他藥物的偏性與毒性,使整個方子趨於平穩。除了甘草可以解百藥之毒外,常用的解毒之品還有蜂蜜、紅棗。在煎煮生附片、生半夏等時,常加入紅棗;而川烏頭等大毒之品,必須要與蜂蜜同煮方可,否則,服用後就會出現唇麻、手麻等徵象。蜂蜜還是丸藥、膏劑的主要原料,一般中藥丸多是做成蜜丸,一則緩和藥性,二則解毒。
* 甘味太過必致病
甘味雖然為百味之王,對人體的補益長養最強,但食之亦當有度,過食甘味,亦會損傷人體,導致多種疾病的發生。
厭食
如果食物過甜,或攝入甜食過多,往往會出現厭食,還會有脘腹脹滿、肥胖、舌苔厚膩等症狀。這是由於甘味性緩,過量的甘味會導致脾胃之氣壅滯不行,食物不能運化的徵象,也就是《內經》所說的“味過於甘,脾氣不濡,胃氣乃厚”。
消渴
過食甘味,或者飲食營養攝入過多,所導致的最嚴重的病症是脾癉,“癉”是熱的意思,即脾熱,認為過食甘美之品,壅滯脾氣,使脾氣日久鬱而化熱。這種脾熱,最早是灼傷胃陰出現易飢多食,身體消瘦,繼而波及肺陰、腎陰,出現口渴、多飲、多尿的三多症。這種脾癉就是我們常說的糖尿病。現在糖尿病在我國的發病率極高,1990年發病率僅是3%,2005年大中城市的糖尿病發病率已經超過10%。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後,恣食肥美甘膩之品,是形成糖尿病高發病率的重要因素,而且這種疾病的發病有年輕化的趨勢。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一是飲食攝入量過大,造成身體肥胖;同時,孩子出生後過早餵牛奶、過早吃澱粉類食物也會增加患病機率。這就是甘味過多給人體造成的疾病。
肥胖
過食甘味,為人體提供的營養過度,難以透過正常代謝排洩時,就會變生痰溼留著在體內,形成肥胖症。同時,這種痰溼沉積在肝臟,就會出現脂肪肝;附著在血管壁,就會出現動脈硬化、冠心病、腦血管病,甚至腦中風。
脫髮
其實,過食甜味之品還可以導致另外一種不為人知的損傷——脫髮。因為甘為土味,土盛則克水,脾旺則克腎,腎氣主骨,其華在發,《黃帝內經》有“過食甘,則骨痛而發落”,所以吃甜過多有時會使頭髮掉得很嚴重。現在很多人有掉頭髮的問題,這就要檢查一下,看看自己的甜食是不是吃多了。
病多是撐出來的
雖然過飢過飽都可以導致疾病的發生,但《黃帝內經》更側重於飲食過飽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同時,從實際情況來看,因為吃不飽、營養缺乏而導致的病症確實不多見了,特別是在城鎮居民中,飲食所致疾病多數是過食所致,也就是說,疾病多數是撐出來。
* 哪些疾病與飲食過量有關
怠惰乏力
攝入食物過多,胃腸道消化食物就會耗費大量的氣血,人體其他組織反而會營養不良,很多人都有餐後容易睏倦的體驗,這是大腦血液供應不足的表現。所以,很多體形肥胖、飲食無度的人,不但沒有表現出營養充足的精力充沛、活力四射的狀態,反而呈現出懶惰、倦怠、有氣無力的樣子。這是由於人體氣血長期聚集在胃腸道消化食物,人體其他部位的臟腑組織氣血供應反而不足。
胃腸疾病
由於不斷的、大量的進食,胃腸道負擔加重,極易損傷胃腸道,《內經》說的“飲食自倍,腸胃乃傷”就是飲食超過了自己適合的需要量傷害了腸胃。在臨床上由於暴飲暴食而引起的胃病並不少見,如胃脘脹滿、疼痛、消化不良、腹瀉等,日久則會導致胃炎、腸炎以及慢性腸道病變。
代謝障礙綜合徵
飲食中營養過剩,導致體內蛋白質、脂肪攝入過多,是一種變相的多食。人體不能充分代謝與利用這些營養,就會變為痰、溼等病邪損傷臟腑,從而引起疾病。《黃帝內經》說:“膏粱之變,足生大疔,受如持虛。”膏是指油膩的食物,粱是指精美的食物,二者相合表示過食肥美油膩的食物,這不僅可以使人變生疔瘡類疾病,而且這種體質容易招致任何疾病,罹患疾病就像拿著空罐子裝東西一樣容易。《黃帝內經》說:“凡治消癉僕擊,偏枯痿厥,氣滿發逆,肥貴人,則高粱之疾也。”這其中包括肥胖症、脂肪肝、糖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