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秋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工業經濟為主體。工業要發展就必須集中,“村村點火,戶戶冒煙”是不行的。但是這很困難。全縣12個鎮鄉的大部分企業都願意在本土發展,要把它們全部搬遷到園區,相當於一場革命。
我問,那你們怎麼辦?
宋朝華說,靠政策引導。我們有兩個政策。第一個叫“三分政策”,就是把落戶鄉鎮和異地落戶專案的引薦鄉鎮,在社會固定資產投入考核指標、招商引資任務數和專案稅收三個方面,都按三七分成,調動了鄉鎮和部門招商引資的積極性。第二個叫“三不政策”,就是對不按規劃要求選址的專案,規劃不審批,計委不立項,建委不報建,促進和保證了新引進工業專案全部落戶園區。
我笑了。呵呵,軟硬兼施。不過工業要向園區集中,必然涉及搬遷問題。一般說來,工業園區多半在城關。城關農民的居住條件和生活條件,相對遠郊貧困地區是比較好的。這些年,城關附近的農民依託城市,往往先富了起來。不少人蓋了新房子,有的還蓋得很好,哪裡肯搬?搬遷原本就是大難題,城關農民的搬遷只怕更是難上加難。倘若農民不肯搬,又如之何呢?難道也搞“三分政策”和“三不政策”不成?
宋朝華也笑了。他說當然不行。工業向園區集中,採取一些引導性、限制性的措施是應該的,但農民向城鎮集中必須自覺自願,強制的做法不符合“立黨為公,執政為民”。
我說是啊,那就等於搞“集中營”了。
宋朝華對我“集中營”的說法不置可否。他強調的是:“強扭的瓜不甜”,不甜就不和諧。因此不能“硬搬遷”,只能“軟著陸”。
我問,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