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鴻一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那位已登大位的靜皇帝,就在隔壁幾間的屋子待著,所以不用再忙活。
而這皇帝靜,此時才九歲。
這麼小就當皇帝,這到也沒有什麼稀奇,還有比這小得多的,比皇帝靜早幾百年前,東漢時的殤帝(劉隆),生下來只有100多天就當皇帝了。
那麼,這五位股東開會的內容,與新皇帝繼位大事無關,也不會是有關於周天元皇帝宣下葬的事,又會是什麼事呢?
是與有關的房開的事。
因此面而討論的結論是:飯要一囗囗吃,事情只能分成兩次辦。
這個可以說是從實際出發的計劃,與眼下的面臨的情況有關。
對這個計劃的最大貢獻者,有可能就是劉房開。
理由是:他在選舉公司董事長時說的那句話,透露出當時會議的情況。
而革命之所以要分兩步走,與周天元的偉大創舉,對此事所設定的障礙有關。
——也許周天元早就覺察到有一個針對他和他的皇位的奪權計劃,將要開始或已經開始,所以還是有兩個皇帝保險。
周天元自己當皇帝,同時讓他的兒子也當皇帝,被後來的許多人釋明,是因為周天元為了有時間,和他那些抱括後媽在內的女人們整天胡搞,還因為他嗜酒如命,常常喝得不省人事,沒工夫,也沒興趣當皇帝。
其實,這個說法,經查實,周天元本人沒說,是別人替他說的,其可信度並不高。
而周天元曾經感覺到危險的存在,到是確有其事。
只不過,他是把目標鎖定在我們下面就要說起的這位身上。
………【第二節 幕後】………
現在該這位重要人物出場了。
楊堅(公元541年7月27日—604年8月13日),因為是重要人物,所以出生和死亡的日期,在歷史上精確到以二十四個小時為一個單位的“天”來計算。
當然,要是更進一步精確下去,也就是這個人出生的那天,是幾點鐘,是不會有記錄的。
要是有,也是在以後。因為那個發明以太陽的影子變化來測算出以小時為單位時間的人,是在這個人當了皇帝以後做成了這件事的。最早的可靠記載見於《隋書·天文志》:袁充於隋開皇十四年(594)發明短影平儀,即地平日晷。
不過,有關於那天,卻有許多說起來難以精確事發生—
在一個叫馮翊地方的般若寺內,也就是現在的陝西省大荔縣的一個寺廟內,有一個孩子出生了,生孩子要到寺廟,這也是聞所未聞的事。
寺廟是和尚尼姑誦經的清淨之地,又不是產房,可見這是為了與佛祖掛上勾,而故弄玄乎。
但是,將生孩子事,與寺廟佛法相聯絡,卻在“滅佛”事件發生後不久,其中也許隱含有它意,即周滅隋興,意在影射滅佛得罪了佛祖。
而所謂“滅佛”之事,發生在北周武帝建德三年(公元574年)。
是因為一個四川的和尚,叫衛元嵩的,以一封群眾來信的方式,建議北周武帝滅佛引起的。
這位身為和尚者,這樣做的動機,是很令人費解的,大概是為了出名。
當時佛教之興盛,從北齊始,因皇家崇佛,老百姓差不多都快成了佛教徒,全國寺廟四萬所,僧尼三百萬人,佔全部人口的七分之一還多。
杜牧詩:“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說的是南朝,但這北朝的佛國景象,要更加壯觀得多。
但此種情景,卻明顯對皇權構成了威脅:許多良田成了廟產,大批勞力成了和尚。國家稅收流失,兵員減少,這讓身為天子的皇帝老大,感到從什麼時候起,多出個佛祖,這個外來的和尚,到似乎要到凡間來與自己分權,這是斷然不能答應的。
北周武帝宇文邕(公元543—578年),是漢化後的鮮卑人,也就是說,其雖有少數民族血統,但經過祖上幾代人和漢族通婚,到他時,已經差不多被中華血統吸收了。
宇文邕是北周太祖宇文泰的第四子,原先也象他的兩位前任兄長三哥宇文覺,和大哥宇文毓那樣,剛開始時是虔誠的佛祖弟子,但後來發現要做點實事,也就不能只為死後昇天做準備。
在這點上,國產的儒教和道教,講生前可以做聖人和成仙,在某種意義上,與他身為皇帝要做點事的想法,有某種相通之處。
所以宇文邕收到來自和尚陣營的,這位反叛者寄來的這封信,象一根划著的火柴,點燃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