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origin="anonymous">

千頃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究室,後來成為文學院的基礎,就是南洋研究,那批材料真好。其他方面,臺北帝大隻能算是不錯的小型大學。等到日本人撤退,學生送回日本,教授除了五六個留下來以外,其他全回去了。我們到今天還紀念這五六個留下來的人,有植物學的教授,有醫學的教授,都是好教授。

當時臺灣大學文學院除了空房子以外,什麼都沒有,要重新建設,幸而有大陸來臺灣的學者填了空缺。臺大外文系的教授是雜湊班,既非北大,也非清華,英千里是輔仁大學的,錢歌川是中央大學的,梁實秋後來到師大去了。中文系有臺靜農和兩三位老教授,1946年就到臺灣了。哲學系有名的是方東美。歷史系和考古人類學系的教授,則是北大、清華、中大的教授們。

臺灣大學的學風好。第一,學生的基礎好。第二,學生少,老師多,所以很多時間可以跟老師交往。老師也沒有外務,住在學校附近,師生關係很密切,我們晃悠晃悠就到老師家裡去,和老師聊天,這在現在是不可能的事情。

那時候圖書館跟現在不一樣,是封架式,要到閱覽臺上寫我們想要的書名,在卡片抽屜裡找出書名、編號,館員到庫裡拿了書交給我們,就在書桌上看。我們除了上課,就在圖書館。我們可以在圖書館坐到晚上11點。。 最好的txt下載網

第三章 臺灣大學(2)

在臺灣讀大學,我們那個時代基本上不用花錢。除了不繳學費以外,一張公費條子就過四年。不過,伙食的量不夠,菜也只有一樣,沒有油水。大家吃的飯很差,一直是半飢餓狀態。

我第一年在外文系讀書,老師中英千里最高明,英文不錯,幾個修女和女傳教士教我們會話,我得她們益處很多。英千里教的是英國文學史,講得非常有意思,大陸有一個話劇演員英若誠,就是英千里的兒子。英千里的爸爸是英華,這是滿族名字,不是漢名,辛亥革命之後,“英”變成他們的姓了。當時英若誠沒有跟英千里去臺灣,也是時代的風氣所然。許多人的孩子都留在大陸,歡迎新中國,胡適、李濟的兒子都留在大陸。胡思杜後來批判爸爸胡適,當然不是自己的意願。

中文系臺靜農先生跟劉崇鋐先生一樣,是無為而治。臺先生是北京輔仁大學的底子,發展中文系的基本路線是樸學,他自己不做樸學,而研究文學史,書法寫得好。他是魯迅的學生,一直膽怯,怕政府搞他,他對政府也一直不喜歡。董同龢先生教語言學,一直做得不錯,出了不少好學生。文學方面是戴君仁先生和鄭騫先生,在臺灣古典詩詞教育方面的功勞很大。葉嘉瑩是輔仁大學出來的,跟他們做同事,受二老的影響很多。葉嘉瑩在臺灣被關起來是因為丈夫的關係,這就是白色恐怖。另外一位張清徽,跟葉嘉瑩教授是同時代的才女。

我在臺大外文系讀了一年後轉入歷史系。因為我入校的國文、歷史成績引起閱卷教授的注意,拿我的卷子給傅斯年校長看,傅校長說:“應該去讀歷史系。”當然別的老師也知道了。那時候我的院長、系主任兼教務長、校長三個人都讓我轉系,我還有什麼話說呢?轉到歷史系以後,我照舊上外文系主要的課,像散文、英國文學史。

名師雲集

“中央研究院”帶去的人馬都在臺灣大學中文系、歷史系和考古人類學系兼課。我從大二開始,基本上就和“中央研究院”結緣了。我到二年級以後,就到歷史系和考古人類學系。我在本科的時候是歷史系為主,考古係為副,到研究生的時候就跨足兩繫了。我是文科研究所的第一個文科研究生。在臺大,我興趣廣泛,選課加旁聽,跨了四個系:歷史系、外文系、考古人類學系和中文系。

從大二開始,我上李宗侗、董彥堂、李濟之、凌純聲、勞貞一等老師的課,常常一個人一班,他們都是一流的老師。說是特別照顧,其實也相當累,因為上一人班連打瞌睡的機會都沒有,進度比較快,要念的書就比較多。我跟這幾位老師,受他們的提拔、訓練,至今感激師恩。

李濟之先生是第一等聰明人。上課細密精緻,純學者的風度,做事和研究一樣,一板一眼,行政能力強,井然有序,做得非常好。

沈剛伯先生也是第一等聰明人。沈先生是道家,看事情清楚;淡泊寧靜,看上去好像是不在乎,但是有自己的原則。沈先生在學術上沒有做研究,他教書真好,演講口才真好,做行政是無為而治,但是大節絕不含糊,任了二十幾年文學院院長,穩定而進步,這就了不起了。當時行政上的事情也不少,對教授的聘用,對學生衣食住行的安排,對教員宿舍的安頓,都是麻

遊戲競技推薦閱讀 More+
愛,是要追的

愛,是要追的

交通工具類:滄海一葉舟
遊戲 完結 18萬字
圖騰

圖騰

吻火
遊戲 完結 120萬字
冷月戀雪

冷月戀雪

竹水冷
遊戲 完結 9萬字
夢斷千年

夢斷千年

中國長城網
遊戲 完結 14萬字
弒天劫

弒天劫

吹嘻
遊戲 完結 12萬字
過氣花魁太子妃

過氣花魁太子妃

溫暖寒冬
遊戲 完結 43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