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仨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支架包圍的中間區域,很多技術員透過吊臂、龍門吊、臨時懸空鋼架橋道,將一件件提前定製的鋼結構模組,從層部一點點拼接組合起來。
從外觀可以看出,這是一艘船的模型。
一行人走在懸空鋼架橋道上。
路過的技術員們只是微微點頭,便各自忙碌著自己的工作。
“想當年,我在廣船的船塢時,可沒有這麼好的條件。”黃偉達笑著搖搖頭。
其他幾個在華國造船廠呆過的工程師或者設計師,都深有同感。
特別是一線的電焊工、普工,在噪音、強光輻射、金屬粉塵中長時間勞作,往往很容易出現職業病。
比如腰椎間盤突出、身體勞損、視力下降、塵肺病、呼吸道疾病之類。
而此時在這個船塢裡面,這些問題都被解決了。
所有一線員工全部都配備了工作型外骨骼,這種外骨骼不僅僅可以輕鬆搬運幾百斤的重物,還自帶空氣淨化系統、防輻射防強光系統、隔音系統、內部恆溫系統和通訊系統,以及比較強大的防護能力。
有這種外骨骼,員工想得職業病都困難。
反正很多技術員在新呂宋造船廠工作之後,估計會很難適應以前的造船廠工作環境。
在如此強烈的對比下,就算是工資增加一倍,估計絕大多數的技術員都不會離開。
只要感受過這種全防護的安全舒適,誰願意回去忍受那種惡劣的工作環境。
當然,如果願意支付三倍以上的工資待遇,或許有人會心動。
問題是東亞各大船企哪一個有底氣?敢給一線電焊工和普工開出三倍於新呂宋造船廠的工資待遇。
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的造船廠,別說三倍了,就算是兩倍工資待遇都很難做到。
在造船行業從業了七年年多的黃偉達,對於東亞各大船企的底細一清二楚,哪怕是南高麗和東瀛那邊的船企,在工資待遇方面,其實也和華國船企處於半斤八兩的水平。
一路從上層走下去,兜兜轉轉了半個多小時,才抵達了底部的作業區。
看著面前厚重的鋼結構模組,黃偉達拍了拍底部的厚重殼體:“初步設計方案已經完成了模組分解,底部模組的板材我加厚了個係數,應該不會被壓垮。”
“個係數?保守了一點,其實我認為18個係數就足夠了。”另一個設計師有些糾結的說道。
但是黃偉達卻非常謹慎:“小心無大錯,畢竟這是我們第一次設計如此龐大的一體船。”
謝謝各位親的支援(w`),求訂閱、收藏、月票和推薦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