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服從後的必然一致;這種一致無可爭議;是國家的意志;是政治思想的絕對統一;即使色彩的喜好是個人的天性;也得被壓抑。從另一個角度看這個時代的人失去了一點點做人的權力………對色彩的喜好。一點點做人的自尊………對色彩的自由選擇;更無須談做人應該有的獨立天性。是啊;我們的父輩好像被“慣壞了”什麼都是被國家安排好的;懶得再選擇唯一的自己;如全中國都是同一個自己!這以後即使改革開放如火如荼的今天父輩們也忘不了跟風的習氣;這樣無外呼就是一個行業剛興起;馬上千軍萬馬擠的水洩不通;結果打的頭破血流;被些外國學者稱為“中國獨有的一窩蜂效應”
我們的父輩在80年代就誕生了我們;從記事起我們就知道他們是愛我們的;他們不願我們像他們在物質極匱乏的年代那樣狼狽不堪;因為我們是他們的第二次新生命;看到了我們的健康茁壯成長就是他們最大的幸福了;再加上國家80年代開始實施的計劃生育政策;我們就更成為他們手心的寶了;特別是如今由於國家物質生活的寬餘;有些家庭為了子女能有一個好學校就讀;不惜全家搬家;甚至為了考一所著名大學不惜把戶口轉到大學所在地;或全家萬里迢迢搬家出省到競爭不算激烈的西部就讀。在我的身邊父輩們省吃儉用;砸鍋賣鐵功孩子上學的家庭比比皆是(我身為其列)每當我們談及父母家庭;那種無以言表的濃濃的情感能讓開始還歡天喜地的有說有笑的氣氛一下子滯澀、凝固。我相信更多的是感恩和內疚;父母的意願一度是我們從小到大為之奮鬥的使命、無法抗拒的責任。為了不讓父母的臉上對我們有失望的表情;我們小心謹慎真怕牽動兩代人都敏感的神經。無數個日夜我們都做一個夢;夢中父親站在山峰頂端指著遠方從未去的地方說:“去吧;那裡!那是對的。”一個電閃;父親目光嚴厲;表情堅毅;站在父親旁邊的母親眼中飽含淚水一直點著頭看著我們;我們仰望著萬丈高山頂端的父母只感到脖子發酸一片茫然;只希望父母能從山頂上下來;坐在一起談談;為什麼要去那裡;你們所指的那裡到底是哪裡;可不可以不去那裡。您們知道嗎父母;我們愛你們;知道你們的不易;可就是愛的輕鬆不起來;內疚的愛著、無可辯駁卻又單調如一的愛著…。夢似乎和現實天然的相通;父母們計劃著我們的學習、計劃著我們暑假期間自由的時間、計劃著我們的理想、計劃著我們純真的想法、計劃著我們課外讀的書籍、計劃著我們自然的生活節奏、計劃著我們的愛與被愛…。可真不好意思;畢竟我們生在了陽光明媚的嶺南;來自西方爽性的風;在嶺南成雲致雨給我們了以洗禮………從上到下;從裡到外。誰都知道;除了老祖宗留下來的語文;其他科目如物理、化學、數學等幾乎都是舶來品;我們多多少少也會被薰陶一下;就好比經常吃羊肉的人難免身上有羶味;於是我們希望有點獨立、有點與重不同、有點獨特的“個人主義”………自己的小秘密;有點自己認為對與錯的許可權。如果說我們這個時代是一個叛逆的年代我想原因回答起來很巧合;有點天衣無縫。首先;天時:21世紀是以人為本充分發揮人的能力的年代。其次;地利:出生在“嶺南”陽光明媚;雨量充足適宜長久居住。再次;人和:80後都開始充當社會的頂樑柱(即開始和父輩奪權)彼此心有同感;沒有代溝配合默契。一如西方15—16世紀的文藝復興時期一批有點激進的分子;打著當時認為是正義的復興古典文化的名義;背地裡卻是要推翻奴役人思想的宗教神權以釋放被壓抑的人性。如果說為此80後要掩蓋一些內心的真情、行動的真實的話;在未來看現在是否可以得到原諒呢?在我們偷偷的揹著父母跟一個朋友學吉他準備以後組建一個樂隊而豪情萬丈幾乎為此放棄手頭的筆時;我們為我們的考試成績下滑是否要狡辯道:“哎呀;媽媽呀;您老不知道世界天才發明家愛迪生考試總吃鴨蛋呢;結果沒上三個月就被勒令退學;他的媽媽反而沒有對他發脾氣;而是更加關懷他;並每天抽出時間教他算術呢;您比她嘿!我就不說了;哎!這輩子我是成不了大發明家、大科學家了。”
前面提到了權威學者的關於生理、安全、愛與歸屬、尊重、自我實現五個層次的需要。我們80後的男男女女們和我們的父輩們各處於哪個層次的需要呢?如果說父輩們像我們處於青少年時期(大約70年代)那個年代肯定是吃、穿問題是最主要的問題60—70年代;國內外局勢也相當嚴峻;安全需要也是很重要的;因此形象的說:生理需要為主;安全需要為輔;愛與歸屬需要就為奢侈品了;更何談自我實現需要呢?改革開放的80年代到90年代;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