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譽與忠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對於任何一個國家而言遷都絕對不是什麼小事,不到萬不得已肯定是不能幹。
中原淪陷之後,司馬氏的朝廷正宗其實基本是陷在了中原,是由琅邪王氏扶持其中一個宗室逃到南方,又由眾多的世家支援才在建康重立朝廷。
東晉小朝廷選擇在建康建立都城尤其必要原因,首先是建康曾經作為東吳的都城,該座城池有一定的基礎設施,既然東吳選擇在這裡建立都城也必然是有地理優勢,最為重要的是當時的世家還想著反攻中原。
建康臨近長江,水運交通異常方便,對於反攻中原是一個理想的暫駐都城,再來是“衣冠南渡”的世家認為再往南實在是太過蠻荒,逃來南方的世家大多是止步於建康就不願意向南再踏出一步。
永嘉之亂後,聚集在建康的世家數量多到恐怖,直接讓建康成為一座逼近百萬人的大城,更使得原先的城牆成為內牆,迫使東晉小朝廷需要修築新的城牆進行拱衛。而實際上將近三十年過去了,一直要修的城牆也只是修了部分,等於是建康的城防存在很大的漏洞。
反正不是第一次遷都了,對於再次遷都抵制的情緒是有,但情勢惡化之下其實對於大多數世家屬於還能接受,總好過是待在原地等待滅亡。
是否遷都是在爭論之中,各大世家其實是比較懵,只有三大門閥好像對遷都挺有興趣,今天還是第一次公開進行談論,還是在朝堂之上就那麼議論。
司馬皇室就是一塊招牌,是不是要遷都是門閥和世家說了算。司馬皇室同不同意遷都都無所謂,門閥和世家僅僅是在做出決定之後通知一下就算了事。
比較詭異的是,作為話事群體的三大門閥決定遷都,可是要遷往哪裡還沒有拿出一個定數。按照三個門閥的勢力劃分,新的都城會落在哪裡,那麼東晉小朝廷能在這一次浩劫中再次挺過去,都城處於勢力範圍的門閥肯定是要再次坐大。這樣一來的話,新都城要定在哪裡成了新一輪的角力點。
小皇帝是個連奶都還沒有斷的小屁孩,司馬皇族又衰弱到十分不堪的地步,他們這一塊招牌被高高地懸掛而起,要不是為了忽悠普通百姓,各個門閥和世家估計連偶爾擦一下招牌的興趣都沒有。
司馬皇族原本是要指望一下褚氏一族,可是淮南戰場讓褚氏一族損失慘重,身為皇后的褚蒜子被無視之後是氣得夠嗆,作為國丈的褚裒參與討論說了好幾次話根本沒人搭理。
“總之建康是絕對不能再作為中樞!”桓雲是在場門閥之主中最年輕的一個,他壓下了所有聲音,說道:“漢軍艦隊十分龐大,我軍水師難以與之交戰。前一段時間漢軍艦隊來建康附近耀武揚威,下一次說不準漢軍會直接登陸。”
王氏門閥和謝氏門閥在淮水之戰也是損失慘重,尤其是謝氏門閥的損失最大。家族私兵的損失導致的直接現象就是說話的力量減小,還有大量家族私兵的家族說話才能大聲。
並不是說桓氏門閥現如今成了東晉小朝廷治下的第一門閥,才導致桓雲可以變得氣勢凌人外加說話大聲,是作為桓氏門閥家主的桓雲一開始就不同意謝石率軍渡過淮水。事實證明了桓雲的睿智,損失慘重的謝氏門閥沒有與之爭辯的底氣,王氏門閥有點要保持中庸不想過多發聲。
桓雲想要的遷都新址是會稽郡的山陰,那裡當然是桓氏一族力量比較強的地方,再來是會稽郡自西漢就得到長足的開發,人口和農業有基礎不說,地形上面也適合構建防禦。
王氏門閥對桓氏門閥的意見是反對,給出的理由還相當的充分,揚州東面海域上面遊蕩著漢軍的艦隊,目前吳郡和吳興郡已經有漢軍登陸並且四處襲擾,會稽郡其實也是瀕臨海岸線。漢軍能登陸吳郡和吳興郡,難道就不能登陸會稽郡?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桓雲難堪地盯著王羲之,僵硬地說:“那倒是說出一個可行性的新址出來。”
“其實……”謝裒先咳嗽幾聲,聲音不是那麼大的說:“現在最緊急的是商討怎麼防住漢軍……”
如前幾次那樣,可能是他因為病種的關係說話太小聲,也可能是謝氏門閥損失慘重之後被輕視,他的話根本就沒有人接腔。
“西南糜爛,漢軍兵鋒已經抵達臨湘,荊州不可去。江州亦是漢軍兵鋒所指的方向……”王羲之做出思考的模樣,可實際上該選擇什麼地方家族中早有定論,他是沉吟了一下,說出自覺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或可先遷移前往南1昌,看戰事發展再決定是否向廣1州遷移?”
南1昌是江州的豫章郡首府,以目前漢軍的動靜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