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1984年10月末,新創業日本分公司的股權隱患徹底解除之後。
在林棋的親自參與之下,日本分公司架構進行大刀闊斧的改組,在保留經營自主權的同時,管理制度全面跟香港那邊的總公司靠攏。
其中變動最大的業務部門分為——投資事業部、遊戲事業部、出版事業部、影視音樂事業部、發行銷售事業部。
除了銷售事業部屬於傳統的部門之外,其他部門都是新設立,因此需要大張旗鼓的挖角和招聘新人。
遊戲事業部,其核心是以遊戲的開發和投資為主,除了會自主投資研發遊戲之外,也會擇機收購一些中小規模的遊戲公司,擴大其研發的能力。
在美國遊戲市場出現了一波衰退之後,目前,日本成為了世界最大的遊戲消費市場,因為市場的景氣,也使得日本的遊戲研發公司多如牛毛。當然,目前盤古平臺稱王,所以,大部分的遊戲研發公司也是以在盤古平臺混飯吃為主。
所以,新創業電子公司在日本遊戲行業的影響力巨大,發出招聘的公告之後,整個日本遊戲業界,一堆的大牛,紛紛心動。
畢竟,除非是自己當老闆,否則,給第三方遊戲公司打工,還不如應聘到新創業電子公司,在其公司內做專案甚至是開獨立的遊戲工作室。新創業系內部的產品分紅激勵制度,別說的完爆日本的遊戲公司幾條街,就是美國的第三方遊戲公司,也未必有新創業電子的條件好。
當初雅達利公司給遊戲開發者二三十萬美元的年薪,但是,大量的遊戲開發者,在雅達利2600平臺還是如日中天時,就紛紛離職,原因就是因為,雅達利公司一款遊戲開發預算在一兩百萬美元,絕大部分都是研發人員的薪水和辦公費用,軟體研發過程其他的開支忽略不計。但是,雅達利公司當初可是拿著那些遊戲大賣幾千萬美元,與此同時,卻拒絕支付開發人員更多的報酬,即使給點獎金補償,也不過是多發幾個月的工資。
80年代初,美國湧現的大量第三方遊戲開發公司,初期大部分的開發者都是雅達利公司出走的員工,本質上,就是因為激勵制度不夠,留不住那些能給公司創造更多效益的開發者。
新創業電子公司的激勵機制,最大的吸引力,莫過於研發人員能夠在後續的產品銷售中獲得分紅。這樣一來,即使是新創業電子公司內部的研發人員,也未必需要離職創業,做出好的產品,一樣是可以收取源源不斷的分紅。
目前,新創業電子總部大概有4000人,這裡面除了一些新人收入較低,那些在公司幹了幾年的,身價低於百萬元的實在太少了。
日本分公司這邊採取了類似於香港總部的制度,與此同時,分公司優秀的研發團隊,也可以把編制調到總部。
也正是因此,遊戲事業部的招聘,引發整個行業的騷動,數以千計的業界資深人員,紛紛前來應聘。這造成了,應聘者如果沒有過去作品銷量作為參考,基本上很難獲得面試機會。能夠有把握加入新創業公司的遊戲開發人員,至少都是參加過銷量破10萬以上的熱門遊戲。
……
出版事業部,對接新創業出版集團公司的業務。因為,日本政策的因素,新創業出版集團公司不能夠直接在日本成立分公司,但是,可以跟成立滿三年的新創業(日本)公司合作成立子公司。
新創業出版(日本)分公司由新創業(日本)公司出資2500萬美元,另外,新創業出版集團公司出資2500萬美元,雙方採取合資模式。出版的內容,當然拳頭產品是翻譯中國的漫畫和版權,因為這些版權內容是新創業出版公司的優勢所在。但與此同時,也會對日本本土的創作者徵稿,畢竟,只有本土化才能更好的融入市場。
新創業出版日本公司初期,也是集中資源做漫畫和輕兩條業務線,為了長遠的發展,自然是要效仿集英社搞一份銷量規模龐大的雜誌來作平臺化經營。後來日本的漫畫行業儘管不斷的在變化,但是流水的人氣作者,鐵打的集英社。那就是因為集英社旗下的《週刊少年JUmp》為首的雜誌的龐大訂閱數量,造成了旗下任何一名優秀漫畫家跳槽或者過期,隨時都能根據讀者調查反饋票,來推出下一個替代人選。這就是做平臺的威力,以平臺為核心,遠遠比發覺幾個大賣的人氣作者更有競爭力。
“《少年驚歎週刊》將會成為日本市場出版業務的旗艦平臺。”林棋表示說道,“這個週刊將會分為版和漫畫版,《少年驚歎週刊》和《少年驚歎週刊(漫畫)》規格應該在16開紙650頁厚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