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著……”
孫元點頭:“夏先生和我說過。不過這棟樓就算了,你們要捐助的話,就重新再建一個吧!”
“為什麼呢?”石蘊玉大惑不解,“學校有一個圖書館不就夠了麼?”
“這是有原因的。”孫元起解釋道,“這棟樓是為了紀念一個人而建,因為這裡面的藏書都是他辛勤收集來的,為此他付出了生命。但他並不識字,只是一個普通的老人。他姓佟,這座樓就叫佟文樓,圖書館就叫佟文圖書館。”
提起這些,孫元起有些傷感,當著客人的面不好多說,畢竟老佟的書很大程度上算是偷來的。便收拾起情緒:“況且,以後知識越來越豐富,圖書館藏書量也應該越來越大。這個圖書館定然不夠。其實這個佟文樓說是圖書館,不如說是一個文庫,專門存放他所蒐集的圖書。如果你們商務印書館要捐贈,除了捐建圖書館外,也可以捐建一個商務文庫,也可以捐設一個圖書館學教授席位,也可以捐設一個圖書管理員崗位。具體的用途,我們學校將根據捐贈金額來調整。”;
送走了石蘊玉,孫元起留在了新校區,除了以前的工作,如今又新添了批改試卷的活兒。改高考試卷?這可是掌握著許多人前途的事,萬不可掉以輕心,所以孫元起決定親力親為。
批改試卷其實是非常乏味的,尤其是試卷還是自己編出的時候,幸好試卷只有一百六十餘份。就批改試卷的總體情況來看,報考的學生還是基礎紮實的。可也有個問題,那就是現在的數、理、化術語,和孫元起所受教育中的術語相去甚遠,比如硫酸銅,不少人寫作“銅養硫養三”。看來,自然科學名詞統一,是一項很重要的工作。
批改國語的時候,孫元起覺得很有意思:同樣是默寫《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節,考生要麼一字不錯,要麼一字不會。而英語也有這樣的問題。估計默寫一字不錯的,都是傳統教育出來的;一字不會的呢,都是西式學校教育出來的。沒有辦法,最後只能把國文、外語、生物都作為參考,只依照數、理、化的分數來錄取。但就附加題來看,沒有幾個人能真正達到大學本科畢業的水平。為此孫元起不得不將原先計劃的本科、研究生兩個層次,改為預科、本科。有些單科特別優秀的學生,可以作為預科生入學。比如江蘇有個叫周達的年青人,數學非常棒,連附加題都做出了不少,可惜物理、化學就差些,孫元起給他數學系預科的一個名額。
自己熟悉的幾個人全都榜上有名,而且不少人考得非常不錯。粗定的就有數學系張純、顧之麟,物理系韓蘧、陳驥德、周宗武、曾廣錫、左功先,化學系胡勳、劉斌,電子學系潘鹹、李國秉。
圈定以後,孫元起決定回城一趟,把名單發給報社刊登出來。根據現在情況,開學定在10月1日應該是可以的。相關建築在9月25日前均能竣工,剩下就是裝修、完善的工作,可以慢慢來。準備課桌、書櫃的工作倒是該開始了。
進了城,剛到家門口,就看見老鄭站在大門那兒和人說話,逮眼看見孫元起,連忙迎上來:“孫先生,老爺府上來人了,又把五位小少爺給送了來!”
“誰?”孫元起一下子沒明白過來,“哦,是叔祖大人府上的五位弟弟吧?”
“沒錯兒!”老鄭點點頭,“人還在門口呢!”
孫元起快步上前,與來人見了禮,已經進了院子的五位小弟也過來磕頭,拜見先生。
去年鬧拳匪的時候,孫家鼐老大人的府上也受了波及。光緒帝和西太后逃到西安,作為大清忠臣的孫家鼐也拖家帶口奔赴行在,隨王伴駕去了。走的時候,自然不放心五個孫兒、侄孫兒留在京城,因而一併帶走。孫元起回來後,老鄭就向他彙報了此事。孫元起對於這些官二代、**本來就沒怎麼放在心上,如今走了那更好。沒想到,眼下又給送還回來。
跟來人隨意聊了幾句,才知道孫家鼐前幾日才回的京城,更榮任體仁閣大學士、禮部尚書,想來也是忙得厲害。來人卻說,臨來時老大人有囑咐,請自己這個便宜侄孫有空到府上一敘。
孫元起不知道老大人這個“有空到府上一敘”是客套話呢,還是真有事。不過自己確實有事找老大人,便一口應承下來:明日上午定當到叔祖大人府上拜訪。
次日,孫元起帶著老鄭,以及一份禮品、自己最近編譯的書籍,前往廉子衚衕拜訪。
到了門口一通報,便有家人領著自己直奔書房。孫元起知道老大人喜歡老禮,進門就恭敬地跪下叩頭請安。
已經一年多沒見,老大人似乎精神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