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3/4頁)
無組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身貧苦,被她父親林伯唐霸佔成姨太太,後又被逼死。林道靜中學畢業後,家裡破產,父親離家逃走,繼母親徐鳳英逼她嫁給胡局長。她憤然逃出北京的家,來到北戴河投親謀職,沒想到她表哥夫婦已辭職離開了此地。為難之際,又被楊莊小學校長餘敬唐欺騙。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她選擇了大海作為自己的歸宿,就在她跳向大海的一剎那,北平大學國文系的學生餘永澤救了她。餘永澤的言談舉止打動了林道靜,使林道靜暫時忘掉了一切危難和痛苦,同意餘永澤的勸說,留在楊莊當小學教員,並且對教書生活和孩子們也漸漸發生興趣。林道靜在課堂上,向小學生們講述“九·一八”與日本侵略中國的罪惡,以及國民黨的不抵抗政策,激起了孩子們的愛國情緒,但卻遭到餘敬唐的冷嘲熱諷。林道靜辭去了小學教員的工作,毅然跨上了去北平的火車。但在北京沒有生活來源,尋找工作又到處碰壁。無奈之中,林道靜和餘永澤同居了。餘永澤的溫存和體貼,使林道靜也感到幸福和滿足。但她也漸漸發現了餘永澤的自私和無情。後來她結識了盧嘉川、許寧、鄭瑾等一批愛國學生。林道靜開始如飢似渴地讀革命書籍,積極參加進步活動,儘管餘永澤極力反對,林道靜還是和北大學生一起上街,參加紀念“三·一八”*。後來戴愉叛變黨組織,他知道的組織紛紛遭到了破壞,許寧、侯瑞等革命學生被捕。盧嘉川為躲避敵人追捕來到林道靜的住處。當林道靜替盧嘉川送信時,餘永澤在家裡見到了盧嘉川,他出於自私和嫉恨的心理趕出了盧嘉川,結果盧嘉川被捕。林道靜終於明白不是一條政治道路上的“伴侶”是無法在一起的,終於選擇了和餘永澤分手。 。 想看書來
1958《青春之歌》(2)
盧嘉川、許寧等進步學生和人士在獄中仍堅持鬥爭,一些革命者被殺害了。林道靜與所有進步朋友失去了聯絡,但想起盧嘉川對她說過的話,她又振奮起來。她把盧嘉川留下的一包宣傳品拿出來,利用夜間到大小衚衕張貼和散發。後因戴愉的出賣而遭被捕。在王曉燕的父親和她的朋友幫助和掩護下,林道靜逃出了北平,來到定縣當上了小學教員。在這裡,她遇到了地下黨員江華,從他那裡知道了許多革命道理。在江華的領導下,林道靜積極參與了農民搶收麥子的行動。由於革命活動暴露,林道靜回到北平後又被捕。在同志們的營救下,林道靜被保釋出獄。組織上根據林道靜在獄中的表現,批准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她化名路芳到北大做學生工作,組織愛國鬥爭。她動員學生參加“一二·九”運動,並積極參與為擴大“一二·九”成果而舉行的更大規模的示威*。林道靜全部負責北大的工作,她與侯瑞及其他黨員、積極分子們,分頭負責組織,秘密動員了一批北大同學去參加*示威。在*隊伍中,她首先看見了一度不問政治的李槐英,看見了王曉燕的父母,工人、小販、公務員、洋車伕、新聞記者、年輕的家庭主婦、甚至退伍計程車兵,都陸續湧到了*隊伍中來。無窮盡的人流,鮮明奪目的旗幟,嘶啞而又悲壯的口號,沸騰在古老的故都街頭和上空,雄健的步伐也繼續不停地前進。
小說帶有相當的寫實性成分,甚至一定的自傳性因素。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是林道靜這個女性知識分子的形象。小說透過林道靜這個人物的人生選擇和成長經歷,充分展現出她在鬥爭中不斷克服自身弱點,最終成為無產階級先鋒戰士的過程。林道靜是帶著小資產階級的狂熱和不切實際的幻想參加革命的。對於她的小資產階級感情的描寫,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對於愛情的軟弱、纏綿;一是對革命不切實際的幻想、狂熱和某些個人主義的思想意識。這樣的描寫,既有一種直面真實的說服力,也指出了當時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只有在黨的領導之下,把個人命運和人民大眾的命運聯結為一,這才是真正的出路”的道理。這與現代文學中作為“*個人主義者”的知識分子形象,像“戀愛至上”的子君和“教育救國”的倪煥之等迥然不同,這也是《青春之歌》特殊的意義和價值之所在。
《青春之歌》問世後,不僅在讀者中產生了影響,在教育、文藝、青年等部門也受到矚目,各報刊發表過不少讚揚、評論的文章。1959年初,《中國青年》、《文藝報》兩家雜誌社曾開展了對小說的討論,許多學校、工廠、共青團組織也掀起了討論,把對《青春之歌》的評論推向高潮。大多數人認為這部小說是優秀作品,
但不同意見很快出現,從而引發了爭議。1959年,青年批評家郭開相繼在第二期《中國青年》和第四期《文藝報》上發表了題為《略談對林道靜的描寫中的缺點》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