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 (第4/4頁)
中國長城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必要條件”32,他向來主張,我們有職業而不靠政治吃飯的朋友應該組織一個下團體,研究政治,討論政治,作為公開的批評政治或提倡政治革新的準備33。1922年5月,丁文江與胡適等16人簽名的《我們的政治主張》,主張建立“好人政府”,“政治改革的第一步下手工夫是自命‘好人’的人須要有奮鬥的精神”。此後,丁文江又發表文章對“好人”的條件做了具體闡述:“消極的講,就是‘不作無益’。積極的講,是躬身克己,把責備人家的事從我們自己做起”。這在軍閥當道、政治黑暗年代,雖對當局不無針砭作用,卻根本無法實現。無怪乎當時就有人譏諷丁文江、胡適等人:“你們說的話幾乎沒有一句搔著癢處的。你們說是一個世界,我們走的又是一個世界,所以我勸你還是不談政治罷”34。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民主革命年代科技工作者的人生之路(4)
1923年2月,北京大學教授張君勵發表《人生觀》講演,鼓吹科學不能解決人生觀問題,4月,丁文江以《玄學與科學》為題反駁張君勵的觀點,接著梁啟超、胡適、吳稚輝、張東蓀等人紛紛參加爭論,這就是中國近代思想史上有名的“科學與人生觀”的論戰。這場論戰反映了維護封建主義與堅持民主主義的鬥爭,反映了人文知識分子以民主與科學精神改造國 人心理所做的可貴的努力。作為這場爭論的發起者和主將,丁文江認為科學方法是萬能的,科學與人生觀是可以統一的。然而在具體解釋科學與人生觀的關係上,卻片面誇大了感覺的作用,哲學上陷入唯心主義。陳獨秀在《“科學與人生觀”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