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不進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過它的正確性,這裡也可以看出,當我們接受知識甚至可以說接受資訊的時候,同樣也就接受了意識形態。換句話說,意識形態無處不在。
既然意識形態無處不在,那麼必然存在一個取捨的問題,以及如何來應用的問題。這裡再總結一下意識形態的性質,意識形態是一種趨向、取向及思維共性,他透過反覆暗示或者強化形成一種思維習慣,從而導致一種行為習慣,甚至是社會習性。它具有廣泛的存在性,它是一種透過資訊固化意識然後對行為及心理發生影響的現象的總結。
我們無時無刻不被意識形態影響著,亦是說,就算是自己總結了一套東西,這套東西追根結底還是建立在前人的基礎上的,所以牛頓說,他站在巨人的肩上。知道了意識形態是什麼,那麼就可以把它用於實際的生活之中了。它的具體作用就是運用意識形態的性質來達到我們最初最直接的目的:生活且生活的更好。生活且生活的最好有兩個標準,意願的滿足與資源的佔有。意願的滿足通常的意義是建立在資源的佔有之上的(極少例外),而意識形態的確是可以為資源的佔有鋪路的,因為它有兩個特性,一、共性,二、它可以影響行為。這兩個特性要求在具體操作中,將某類意識傳達給一群人,最常見的當然就是廣告了,老史將廣告效應玩得出神入化,當年 “送禮送健康的理念”+“今年過年不收禮”+“收禮還收腦白金”+廣告轟炸,老史將意識形態傳播手段發揮得淋漓盡致,分解來看就是“易於接受的理念”+“心理暗示”(第一次的廣告中還沒有“孝敬爸媽”這樣*裸的概念,這是後來改進的版本,當然,這明顯也是心理暗示)+大量受眾,如此精彩的手段,簡直是神作,以至於當年本人第一次看到這個廣告的時候就知道,這東西要火,而在第一次中,本人還不知道這是老史的傑作,也不知道它採用了廣告轟炸的手段,僅從這個廣告的本身就已經很精彩了。值得一提的是,廣告中提到的“送禮送健康”這個理念是送禮理念的先驅,讓很多回家買禮品的人簡直有“撥開雲霧見青天”的感覺,所以徹底火了一把,以至於後面的很多的東西都將產品包裝成禮品,比如福臨門的福到了。旺旺大禮包,連鍋王胡師傅也來湊熱鬧(後來證明是假的)。而非禮品而僅傳播理念與意識形態的產品就更多了,比如伊能天然皂粉,用了就離不開它;農夫果園的金玉滿堂,喝福星,交好運;第三代骨味素;太太樂蔬之鮮;讓友情,更有情……這一類都是理念及意識形態的傳導而引發消費行為的例子,而根據這個原理,"理念"這個東東,要是運用好了,無往而不利.吾在積累資源的那一節中講到的第一個原則就是“見縫插針”,這裡的縫就是“需求”,而“需求”在營銷中把這它叫做“細分市場”或者“市場定位”,在上面的例子中都能看到這種定位。意識形態代表著思維共性與行為引導(行為引導根據出發點的不同是可以轉化成行為誘導的,雙刃劍!),以至於當年本人做了一個後悔終生的決定,同化“於兒”,一開始我就知道我與“於兒”必然要分開,引用Dexter的話就是:“I am a monster”,於是吾做了一個最愚蠢的決定:“同化她”,後來沒有掌握好度,造成今生最大的遺憾,因為當時還不知道怎麼去愛一個人,這也是為什麼對待朋友本人不用八項原則而僅用“一、付出真心;二、讓她/他感動”這兩項原則的原因。哎,現在回過頭過看,怎麼一個蠢字了得。
上面我主要講了意識形態在產品上的作用,其實,它的應用領域最重要的是體現在生活中,在前面引用的維基百科解釋中,說到:常識是作為一種意識形態,而生活中的常識更是多如牛毛,很多的東西不會在條文中規定,但在交融與交流的過程中,某範圍的人對某一事物產生了共同的認知(當然也有可能是被引導成共同的認知),當這種認知被固化下來,就變成了生活中的常識。當然說是生活中的經驗是一個道理。所以生活常識的運用與經驗的運用是一個道理的。常識可以幫助人們的認知,但也可能誤導人們的認知。而這個判斷的標準,就是取捨的標準,也就是選擇的標準。這個前文已經講過,這裡就不再輟述。而也正是這個原因,所以本人也從來不關心歷史,前面也講過,歷史中充滿著意識形態,但是卻沒有判斷的標準,歷史本身的性質決定了它在保留真相的同時,必然要掩蓋真相.於是本人沒辦法在文字中去判斷一些已經蓋棺論定的東西,於是也就不太敢去敞開心扉在歷史的潮流中徜徉。
前文講過,意識形態是無處不在的,也就是說,生活中是能夠無時無刻都可以應有意識形態的。根據意識形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