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自己人也比較好交代,至少不公開連累家人,結果如何是以後的事情。這種虛推實反省的做法,也是陰陽互動的易經道理。�
怎樣幫助西方人明白中國式管理?�
1.自己先做比較深入的瞭解以避免誤導�
西方人常常透過中國人來了解中國式管理,這原本是正常有效的途徑。事實上能夠和西方人溝通的中國人,經常以西方人的觀點來看中國式管理,形成十分嚴重的誤導。��
2.中西雙方的思維方式不一樣;必須慎為明辨並妥為運用�
西方人常以二分法來思考,習慣二選一的應用。中國人常以三分法來把二看成三,用二合一來代替二選一。最好先搞清楚,再來說明中國式管理。��
3.深一層思索中國人的道理才能明白原本的用意�
中國人的道理,必須經過深一層的思慮,才有辦法知其所以然。一般人只看表面,便直接下斷語,實在十分危險,不但害了自己,而且誤導外國人。��
三、研究具有華人特性管理學的時代意義�
中國人相信風水,認為地脈、山勢、水流等環境,會決定人們的吉凶禍福。而且風水輪流轉,興盛一段時期之後,就會衰落。然後再經過若干時間,又再度興旺起來。�
依據中國歷史記載,大約每隔700年,中華民族就會出現一次大興盛的繁榮景象,而且一次比一次更加宏大。�
第一次在公元前8世紀,那時候周朝的天子向外分封很多諸侯。這些諸侯共同擁戴周朝王室,達成了封建的統一。周公攝政7年,建立了很多美好的制度,使周朝成為當時華夏之光的代表,是有史以來首度繁榮的盛世。�
第二次在公元前1世紀,漢武帝劉徹,把封建的統一改變為郡縣的統一,並且採取強硬的態度,對付時常入侵的匈奴,使大漢聲威遠播,成為十分強盛的帝國。�
第三次在公元7世紀,唐太宗李世民和他的曾孫唐玄宗李隆基,造成大唐帝國的盛世,國力雄厚,當時獨步亞洲。唐太宗的貞觀之治更是聞名於世。唐代的律令不但集前代之大成,而且成為東亞諸國法典的根本,當時的非漢族社會也受到很大的影響。�
第四次在公元14世紀,明太祖朱元璋出身平民,十餘年間,推翻元朝蒙古人的統治,恢復中華王朝。其創業之艱難、勝利之快速,在中國歷史中,僅有這一次。他以家族道德為中心,再興漢族,造成漢族的中興大業。�
從以上四度大興盛的間隔,可以算出每700年一次,也就是風水輪流轉,每700年一轉,史有明證。�
公元14世紀,再加700年,正好是21世紀。當我們聽到“21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的時候,會不會想起以上的史實,認為是一種統計上的推算呢?
序言前言(5)
中國和西方不同,西方人開始時為希臘人,轉而為羅馬人,然後為拉丁人、日耳曼人、斯拉夫人,各有不同的國家。中國則自周朝以來到現在,一直是一箇中國人的中國。每一波的興盛,都是依據同一的和平精神和一致的管理大道。�
周朝由一箇中央的周室制定制度,然後向全國各地的諸侯去推行。如果不能獲得諸侯共同的擁戴,哪裡能夠達成封建的統一?後來西周式微,諸侯不聽話,周朝解體,中國就衰落了。
秦朝起而統一,由於偏離了和平精神和修、齊、治、平的管理大道,並沒有造成太平盛世。漢朝繼起,重振和平精神與修平大道,這才大為興盛。唐朝和明朝,也都重視和平與修、齊、治、平的管理,振衰為盛。�
可見中國式管理,是造成中國興盛和衰落的主要原因。應用得合理有效,即造成諸如西周、漢朝、唐朝和明代的興盛;應用得有所偏差或效果不佳,也帶來許多時期的衰落。不過起落的週期,相當明顯地以700年為區隔,證明應用得是否合理有效,和時勢的變化,具有十分密切的關係。�
21世紀的主要趨勢,已經明顯地表現出快速的全球化。而且無可置疑的以西方的硬體作為全球化的表徵,凡是看得見的部分,幾乎已經按照西方的意圖,來加以統一。但是,21世紀的另一種主要趨勢,則是紛紛興起的本土化意識。造成一方面要求全球化、另一方面卻重視本土化的分歧與矛盾。換句話說,當前全球化的最大阻礙,乃是西方的軟體設計,不像硬體部分那樣容易為全球所接受。問題出在看不見的部分,使得西方的意圖,難以統一全世界。�
中國人的陰陽文化,認為有陰即有陽,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