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導者主動考慮這些事情,領導者顯得很有面子;被擺平的人士,知道自己和其他勢力之間的微妙關係,必須謹慎守分,才能有效互動。若是趁機勒索,可能一下子被削弱。因此在比較合理的情況下,彼此合縱、連橫,以求增強自己的勢力,在下一次被擺平時獲得更大的優勢。�
一般民眾,依附在各種勢力之間,以西瓜偎大邊的方式,找到對自己最為有利的靠山,來維護自己的權益。中國社會,以家庭為中心,各種勢力牽來扯去,自然獲得制衡的功效。用不著公開的制衡,弄得十分難看。�
(五)認為中國式的權威是無條件的服從�
這實在是天大的誤解,因為中國人的服從性,無論如何都不能夠和日本人相比,也就是比日本人差得太遠。中國人講求彼此彼此,互相互相,幾乎都是互相對待的關係,根本不可能做到無條件的服從。�
但是,從表現上看,中國人相當服從,舉凡上級的指示,一律說好。實際上說好的同時,心裡非常不以為然。只是中國人不喜歡、也不習慣於當時就把心裡的感覺說出來,默默地不一定按照上級的指示去做,對中國人而言,並不是欺騙上級,反而是尊敬上級的表示。�
不當面頂撞,卻暗地裡自己去調整,看起來十分服從,實際上有自己的主見,這才是中國人的實際情況。中國人害怕權威,並不敬重權威,當然不可能絕對服從。�
(六)認為中國人非常重視形式和儀節�
事實上,中國人相當實際,厭惡繁文縟節。從某些角度來看,中國人顯得很沒有禮貌,因為他們講求實際的效益,不在乎這些表面上的東西。中國人的形式和儀節,深究起來,都有相當大的用意。例如婚禮,主要目的在於加重這一對新人的責任感,如此隆重,一生只能一次,多了大家都痛苦不堪。對中國人而言,禮儀的實際意義應該重於形式,可惜大部分現代中國人行而不知,弄得外國人也跟著有所誤解。�
西方學者大多認為西方的父親用愛來對待子女,中國父親則以嚴厲的態度來對待子女,使子女不能感受到父愛。這正可以證明中國人的愛,表現在實際上的關心而不在表面上。�
(七)認為中國人永遠都是在尋求團體的歸屬感�
如果這種看法是真的,那麼中國人十分團結,怎麼可能形成一片散沙呢?中國這麼大,中國人又有強烈的歸屬感,恐怕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畏懼的強國。國家這麼大,又十分重視家庭,不可能產生歸屬感,事實上這也是中國人時常自責的地方。中國人只有前面所說的依附感,沒有普遍性的歸屬感。從依附感產生歸屬感,是善於領導的成果,但是一旦時過境遷,彼此的互信互賴稍有變化,立即由歸屬感退回到依附感,這才是中國人隨機應變、因時制宜的表現。
序言前言(4)
(八)認為中國人不容許有不同的意見,不喜歡接納不同的聲音和意見�
許多在臺灣居住很久、對中國人相當熟悉的西方人,都指出中國人缺乏討論的習慣,不可以彼此說出不同的意見,幾乎一討論就吵架,弄得不歡而散。�
實際上,中國人很希望聽取不同的意見,認為忠言必然逆耳,不同的意見才能夠集思廣益,找到更好的方案。只不過中國人不喜歡公開的辯論,或者在討論的時候出現不一樣的主張。中國人比較喜歡在私下單獨說出不同的意見,而且還要講究溝通的技巧,說得讓對方聽得進去,樂於接受。會前、會後比較容易溝通,開會的時候反而很不容易溝通。�
(九)認為中國式管理只能適用於秩序井然、高度穩定的社會,不適用於快速變遷的情境�
事實上中國式管理的源頭是《易經》,而《易經》原本叫做《變經》,完全在探討掌握變化的道理。後來由於“變有百分之八十是不好的,只有百分之二十才是良好的”,才把《變經》改名為《易經》,希望大家不要為變而變,一心求變,以免越變越糟。中國人在求新求變之外,找出不易的道理,發展出一套“以不變應萬變”的理論。不幸的是,近代中國人大多搞不懂,因而導致了西方人的誤解。中國式管理的應變能力,實在不容置疑。�
(十)認為中國人把過錯推給別人,不喜歡由自己來負責�
不錯,從表現上看,中國人確實如此。實際上中國人把責任推給別人,只不過是保住自己的面子,表面上抵擋一下。暗地裡、私底下自己檢討、好好改進,才是實質上的自我反省。真正的責任,到最後應該誰負責就由誰負責,誰也推不掉。先在表面上推一下,對